歷史上隋朝的建立,標誌着我國結束一個分治時代,迎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現在歷史學家都認爲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帝,甚至西方人還把他稱爲“千古一帝”。的確楊堅建立隋朝,建章立制,一度使王朝出現興盛的局面。

隋朝在歷史上雖然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但隋朝的歷史作用很大,此朝爲即將迎來的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在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時,大都把隋朝滅亡的責任算在隋煬帝楊廣身上,的確楊廣責任很大,但其實楊堅在位時有一隱患沒有解決。此問題就是王朝田畝制。

作爲農耕民族,土地是王朝興盛的關鍵。很多王朝衰弱時,一些找原因時,都集中在皇室內部,其實土地政策執行不好,老百姓有沒有田種,纔是最大根源。老百沒田種,必然沒飯,也必將引起內亂,輕則削弱王朝統治,重則滅亡。

隋朝開國後實施的是“繼續均田”,582年,也就是開皇二年,隋文帝頒佈法令,在全國繼續進行均田。也就是說在前朝均田的基礎上再行分田。但分田需要把老百姓劃出不同人等,才能達到“均田”目的。
隋朝的規定把全國的男女老幼,按年齡分界。男女3歲以下爲黃,10歲以下爲小,17歲以下爲中,18歲以上爲丁,60歲爲老。

年齡區分後,丁男中男按照北齊的方式受露田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露田必須還給朝廷,而永業田可傳於子孫。田地可以買賣多餘的或者不足的。
另外,隋朝百姓宅地三口給一畝,奴婢五口給一畝。丁牛一頭可以給田60畝,限制一家不得超過4頭牛。
隋朝這種均田方式,無論前朝留下來的貧富百姓,都可以按這一政策分得土地。

老百姓的田地分了,官員如何分呢?隋朝同樣有特殊規定,據《隋書》記載,隋朝規定:各王以下的官員到都督,也按官員的品級贈給永業田100頃至30傾,由上到下。另外,京官(長安城裏的官員)也按職級分田,一品官給予5傾,以下每品遞減五十畝,至九品爲一頃,此田地也被作爲官員的俸祿。
在隋朝當官的田地遠遠高於老百姓,這是隋文帝褒獎安撫政策,但時間久了,就出現了惡性循環。

除了官員有田地外,官員家裏的奴婢也有田地。唐朝規定奴婢按照良人受露田,但不分給永業田。能分田的奴婢也根據官員的級別而定。從各王至庶人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由此可見官員等級不同,奴婢的分田數也不同,比如一個王爺即使有500個奴婢,那也只能有300個奴婢能分到田地。
從《隋書》記載中可以看到,隋朝開國後,官員的生活很奢侈。一個封王至少有300人奴婢,如此大的數量前所未有。

另外,各級官府衙門中還有“公廨田”,所謂的“公廨田”是隋朝根據當時的各級官府的公費而制定的一項政策。594年,隋朝取消了各級官府中所列“公廨費”,此費取消後,減輕了朝廷的負擔,但隋朝又給各省、府、州、縣不同數量的“公廨田”,然後各級政府用這些田地收租充當各級政府的辦公費用。
隋朝規定,永業田可以買賣,但職分田、公廨田則可以世代往下傳承。如果田地有限的情況下,人口增多,而官府和官員手中土地卻不變,必然造成“民無田可種”的境地。

隋朝的土地政策,看似很合理,而且名爲“均田”,實際上並非是均田。所謂的丁男、中男及婦女所分的田地數是最高限額,但實際他們分不到這麼田地。一個王朝開創後,社會穩定了,人口必然增加,這就造成了土地矛盾。
開皇初年時,太常卿蘇威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他給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內容就是“戶口日增,民田不足”,蘇威建議“減功臣之地以給民”。蘇威建議就是讓官員手中田拿出來分給老百姓,他的建議立即遭到王誼等人的反對,此建議也沒有引起楊堅的重視,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592年,隋朝因爲土地分配不公問題更加嚴重,一些地區甚至出現嚴重矛盾。關內、河東、河南、河北等地區由於人口不斷增長,出現了“地少人衆,衣食不給”,這實際就是人口危機。此時隋文帝不得不派官員再次硬性實施均田,也就是把之前的均田數量降下來。狹鄉每丁只能分得田地20畝,但老百姓分的田地更少。而朝廷對社會出現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功臣不僅佔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受到封賞還能得到田地和宅地,比如隋文帝兩次賞賜給大臣楊素田地130頃。
而此時的隋朝開始出現強奪百姓田地的問題,一些官僚地主仗着有權勢,而劫奪民地,《隋書》記載,楊素就曾“貪冒財貨,營求產業……諸方都會處,邸店、水凱、並利用田憲,以千百數”。

官員佔有大量土地,而老百姓手裏土地減少,隋文帝也對有過錯的官員進行收沒田地的處罰,然後再分給百姓。此後又不斷進行均田,對地主豪強兼併土地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李圓通曾“判宇文述田以還民”。但這種情形太少,隨着人口增加,老百姓沒田種的問題日益突出,老百姓喫不上飯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就是民變起義的前奏。

隋朝雖然有很多制度很先進,也開創了歷史先河,但在土地問題上,隋朝並沒有想出更加好的良策。當然開荒種地是一種方式,但古代開荒種地也受到很多限制,隋朝沒有獎勵開荒的政策,開荒顯然不現實。
隋朝的土地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必然因爲喫不上飯而反抗,有的甚至聚衆起義。這一問題在隋煬帝期間集中爆發。而關中等地的士族官僚依然佔有大量土地,他們也在此後隋朝末年,轉而加入反對隋朝運動中,以期保住他們的土地。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