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当手下人拿着战果跑过来,沙钵略可汗和长孙晟相视一笑。在突厥的地盘上,中原人射箭占了上风,这多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不过,长孙晟不是虚构的人物,他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老丈人,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

此时的长孙晟是北周的送亲使者,因为受沙钵略可汗的喜爱,在突厥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他看到了突厥内部的权力纷争。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突厥打着为丈人报仇的旗号侵犯中原。隋文帝杨坚赶忙让人修筑长城,长孙晟告诉杨坚,突厥也有纷争,不用过于担心。长孙晟随后为杨坚制定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方针。隋文帝按计行事,很快把沙钵略可汗孤立起来。一场危机暂时解除。

后来的几次战争,突厥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于是,在584年,双方讲和,长孙晟再一次出使突厥。这一次,他的任务是改封沙钵略可汗的妻子为大义公主,赐姓杨,为杨坚的义女。

要宣读诏书时,沙钵略坚持不跪拜。长孙晟说,突厥和隋都是大国天子,不拜也没什么。不过,可贺敦是我大隋皇帝的女儿,可汗是大隋女婿,哪有女婿不拜老丈人的?

一句话说得沙钵略无话可说,他尴尬地笑着说,是该拜老丈人。

拜与不拜的背后,其实是两国之间力量的较量。此时的突厥内部纷争不断,沙钵略本人也是危机四起,势力渐弱。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和隋朝讲和,更不会拜所谓的老丈人。

后来,在长孙晟的分化瓦解和隋朝的军事打击下,突厥分裂。隋朝又扶持起亲近自己的启民可汗,使北部边疆安定下来。

公元607年,隋炀帝北巡,派长孙晟先到启民可汗那里传旨。长孙晟看到牙帐前杂草丛生,他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拔了,让各部酋长明白汉家天子的威严。想了一会儿,长孙晟指着帐前的草说,这草真香。

启民可汗闻了闻说,不香啊。

长孙晟说,在我们中原,天子所到之地,诸侯都亲自洒扫清街,以示敬仰。如今牙帐前有草,我还以为是香草呢。

启民可汗明白了长孙晟的意思,他拔下佩刀,亲自除草。其他的部落酋长看到也纷纷仿效。

为了表示对隋朝的尊敬,启民可汗又举国之力,修了一条长3000里宽百步的御道。隋炀帝对长孙晟的做法非常满意。

公元609年,长孙晟去世。后来,隋炀帝被突厥围困雁门关时感叹,如果长孙晟在,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困局。

长孙晟之所以成为优秀的外交家,除了他的睿智和见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会突厥语。因此,他在突厥期间,能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信息。由此可见,多掌握一门语言多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