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5月13日15時,成都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會準時進行。“雲”中相會,港澳委員討論組穿越蓉、港、澳三地如期展開。這場“雲”中對話,引起各界關注。

近兩個小時裏,24位港澳委員或在現場或在視頻那頭一一發言,講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感受到的“中國力量”,表達自己對“雙城記”的思考。

經歷疫情 增加對國家的認同

身在香港分會場,委員黃小彪出現在視頻那端,他十分感慨: “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事情,可以看到成都‍強有力的應對舉措,感染和死亡人員少,把損失降到了最低,讓我們更加增強了對成都的信心。”

委員於國義特別開心能在現場參加政協會議,他在疫情初發時期回到成都,親歷了成都防疫的過程,“我們都非常認可成都從政府決策到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覈查的作法,從心底感恩。”

‍ 今年新增補的澳門委員陳禮祺首次參會,視頻裏的他有些激動,“通過視頻來參加會議,我感覺特別難忘。我也確實感受到澳門同胞通過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增強了大家對國家的認同感。‍今後,我將盡力盡責,履行好政協委員的職責,爲成都建言獻策。”‍

雙城機遇 抓住“窗口期”大力發展

成都市政協香港委員塗文偉說:“對成都來說,這次國家確定成渝經濟圈發展的戰略機遇,不亞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三線建設。”塗文偉繼續說,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世界和中國的影響很大,今後國際國內環境可能會有些改變,“國家在這個時候‍強調‍成渝經濟圈建設,讓我感覺是一次發展賦能,重要性不亞於‘三線’建設,是一種實力培育。‍”

唱好“雙城記”,成都提出了6大戰略機遇和方向,其中一條就是“加快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東部新區”。

“去年,我一直在跟進成都的'東進',反覆去東部新區調研",政協委員李娟認爲,東部新區是‍成都離成渝經濟圈最近的一個區域,是雙城記的前沿陣地,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窗口期”。李娟提出建議: 在東部新區建設國家級金融中心,參考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中心的建設經驗,‍把東部新區建設成爲‍“成都的浦東”。另外,引進一個世界級的‍樂園,‍帶動康養、養老等產業發展。‍

整合資源 多方助力雙城共振

雙城發展如何同頻共振?

澳門委員蔡文政以去年掛牌的成都·廣安生物醫藥“雙飛地”生物醫藥基地爲例,建議擴大“雙飛地”模式,突出成都、重慶‍產業‍生態協同,‍避免兩地陷入產業同質化競爭。‍今後,在成渝經濟圈可以進一步‍拓展創新“雙飛地”跨區域‍產業生態互補機制。同時,可以考慮突破人才跨區域‍柔性流動的‍限制,借鑑“雙飛地”模式,組織幹部以相互掛職交流、跨區域輪崗等形式,多元化培養人才。‍

成都市政協常委、香港委員閻小穎建議加大金融科技發展力度。他說,成都知名高校多、科研能力強,如電子科大在金融科技基礎技術和應用‍方面就具備全國領先的科研能力。但成都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方面比較弱,‍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0%至20%。

“我建議成都在科技金融方面可以借鑑香港經驗,‍引入產學研資金配對機制,鼓勵企業利用成都高校在金融科技研究和應用方面的研發優勢,‍來推動成果轉化,‍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閻小穎言之懇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