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歐洲當然不能相比,但是與2011年的其他中東國家相比,敘利亞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女校裏面,戴頭巾的與不戴頭巾的女生各佔一半。她組織了討論會,問學生覺不覺得敘利亞的傳統與現在國際化的社會不相符。

原標題:戰爭爆發前一天的敘利亞,美好到哭…

最近,報姐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紀錄片,可以說是感慨萬千…

紀錄片是BBC做的,主題其實非常普通: 敘利亞的孩子是怎麼上學的。攝製組就跟着敘利亞一所男校和一所女校的師生,拍攝他們的日常生活。

原本是普通到有些無聊的紀錄片,但報姐掃了一眼年份: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的那一年。

也就是說,這是內戰前敘利亞最後的和平時光。紀錄片裏面的男男女女,無不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大大的眼睛憧憬着自己的未來。他們現在應該都已經長大成人,步入社會了——內戰之後殘存的社會。

內戰前的敘利亞當然不是天堂,這是一個獨裁者統治的社會。傳統的與現代的,阿拉伯的與國際的在這裏碰撞又糾纏不清。

活動的影像就像是一段已經塵封的時空,記述這最後的和平,以及人們對不存在的未來的想象。

最先讓人注意到的,是 敘利亞社會的開放程度。與歐洲當然不能相比,但是與2011年的其他中東國家相比,敘利亞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女校裏面,戴頭巾的與不戴頭巾的女生各佔一半。

並且,同學們對於頭巾並沒有很大的敏感度, 戴不戴頭巾純屬個人選擇,而不是一種政治或者宗教的立場。

這所公立學校位於大馬士革,BBC能來採訪,說明是當地比較領先的學校了。 校長Hassan女士是一位女性,她不戴頭巾,打扮非常西方化。

她和記者說: 她希望女校的學生能看到她的強大,能看到她爲自己而驕傲,不受社會的束縛。以後當她們進入社會以後,這會非常重要。

當時是開學第一天,學校老師的首要艱鉅任務是排課表。因爲很多老師都要去別的地方賺外快,大家日程都不統一,很難安排。最後,女校長召集來了全部老師,大罵所有人“現在開始不是民主了,我就是獨裁者,你們要是不喜歡可以去告我”

學校是世俗學校,正常教學各類科目。當然除了物理、哲學這樣的學科之外,他們有宗教課,就是學習與伊斯蘭有關的知識。

敘利亞學校也會選“年級長”這樣的學生幹部。這一年當選的是這位胖胖的,不戴頭巾的女生Sara。

順帶一提,下圖是參選學生幹部的女生們,可以看到不戴頭巾的女生佔了大多數。

隨後Sara的爸爸也來到了學校,他說他對自己女兒的外表不太滿意,覺得女兒太胖了:一個合格的穆斯林,喫東西不能喫飽,只應該喫到不餓了就可以了。

校長在一旁很開心:多好的女兒啊,又聰明又好看。

老師思想先進,學生努力學習,大家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當然從現在的角度看,紀錄片裏的世界也有 潛藏的危機

大家知道戰前的敘利亞是一個世俗社會。阿薩德總統的妻子就從來不戴頭巾,以一個現代女性的形象示人,表達敘利亞現代化的決心。

這一次內戰爆發的一個原因,就是敘利亞國內的宗教勢力對現行世俗政府不滿,希望在敘利亞實行更加宗教化的政策。不少叛軍來自這一陣營,包括了ISIS,基地組織等等。

在女校中,你其實很能感覺到這股世俗與宗教對抗的意味,已經越來越濃。

女子學校有一個女生是從宗教學校轉學過來的。因爲馬上就要學業考試了,她想要上“正常”的學校來確保自己普通科目成績達標。她來到這所世俗學校之後,當然是一直堅持帶着頭巾。

女校長雖然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但可以看得出,她是希望自己的學生不被頭巾所束縛。她組織了討論會,問學生覺不覺得敘利亞的傳統與現在國際化的社會不相符。尤其是頭巾,大家可以在不束縛自己穿着的情況下維持自己的信仰

老師問大家:頭巾對你有束縛嗎?

新來的女學生頂撞了女校長,她說戴頭巾是有信仰的表現,你不能自稱是穆斯林,卻不服從伊斯蘭的教導。一個不戴頭巾的女生就容易受到騷擾。

“她 (校長)在宣揚我們社會所不應該出現的腐敗”

女校長後來在辦公室裏和記者吐槽:最近十幾年,戴頭巾的女生越來越多了。在30年前她上學的時候,班裏的女生沒有一個是戴頭巾的。

“到底是爲什麼,我也不知道”

當時的敘利亞,對於戰爭也已經非常熟悉。雖然本土尚沒有爆發戰爭,但隔壁的伊拉克則已經飽受戰爭的痛苦。

幾百萬的伊拉克人流落成爲難民,來到敘利亞找生活。而敘利亞的學校,也張開雙臂接納了這些阿拉伯兄弟們,讓這些難民的孩子好歹有地方可以上學。

Yousef就是難民的孩子,非常喜歡足球。跟着家人流落到了敘利亞,剛剛開始自己在敘利亞學校的生活。

他和記者說,自己勵志當一個職業球員,以後想要去歐洲的俱樂部踢球。但沒想到第一節體育課就讓他大失所望:自己的老師是個籃球迷

週末Yousef和家人蔘加了當地基督教的一個慶典。他們一家是基督徒,因爲伊拉克日漸極端的宗教環境才選擇離家出走。

在慶典當晚,禮花齊鳴,鞭炮在空中爆炸。這些聲音讓Yousef非常不舒服,因爲從前,這些爆炸的聲響,都是和美軍的炸彈聯繫在一起的。年幼的他緊緊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當時誰又能想到,當戰爭的陰雲籠罩住敘利亞,Yousef這來之不易的新家也將會成爲比伊拉克更爲恐怖的煉獄。

紀錄片定格在了2011年,沒有人知道這些人接下來的故事。大馬士革後來遭受了叛軍與政府軍的劇烈交火,各種空襲、汽油彈。

圖源:egypt independent

現代社會的一大好處,就是記錄變得簡單方便。在各大視頻網站上,你依然能看到內戰前敘利亞的優美景色。 古蹟和海灘,沙漠和城市。這裏不是天堂,但至少有包容和多元,有樂觀與和平。

圖源:wikipedia

紀錄片裏面的人們,都過着當時自己覺得非常平常,乃至枯燥的日子。爺爺奶奶們想着齋月結束之後給孫女們做什麼好喫的,小商販們想着怎麼訛遊客的錢,學生們則抱怨着又要穿校服了。生活氣息讓人覺得他們的世界與我們沒什麼不同。

誰都不會預見到,這種平淡,在今天的敘利亞也已經成爲了奢侈。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曾經這樣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

“我從來沒有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最後幾年更熱愛我們那片古老的土地,從來沒有比那個時候更希望歐洲的統一,從來沒有比那個時候更相信歐洲的前途,因爲我們都以爲已看到了新的曙光。但實際上,燃燒世界的戰火已在臨近,火光已經出現。”

變化來臨之前,所有人都以爲自己的生活將會一成不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Dxznlkm6Y&feature=youtu.be

聽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