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民公園
號稱華南最大城市的廣州,在1918年以前,是沒有公園的。1918年,孫中山在廣州任軍政府大元帥時,倡議在廣州前清撫署舊址興建一座公園(即今人民公園),揭開了廣州公園歷史的第一頁。這座公園由廣州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原來計劃,公園面積前到惠愛路(今中山五路),後到德宣路(今東坷中路),左爲吉祥路,右爲蓮花井,爲現在人民公園面積的兩倍。園內除廣植大樹、花卉外,還有噴水池六座、石像四個,大禮堂(兼作劇場)、古物陳列館、餐廳、射擊場等設施,實爲一綜合性的公園。但是,由於孫中山於1918年5月辭去大元帥職務後,這座公園便長期停留在設計階段,直到1920年4月纔開始平整園地,以後時建時輟,一直到1921年孫中山重回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後,才得以建成。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園地不斷被有勢力者蠶食,面積不斷縮小,不得不將計劃建造的大禮堂、古物陳列館、射擊場等刪去,計劃中的六座噴水池也只保留一座。
由於這是廣州最早的一座公園,故命名爲廣州第一公園。後因公園位於市中心,又易名中央公園。孫中山倡建的這座公園的誕生,揭開了廣州公園歷史的第一頁。
越秀公園
位於越秀區越秀山的越秀公園,是孫中山於1923年任陸海軍大元帥時下令闢建的。越秀山是廣州歷史上的著名風景區,相傳南越王趙佗每年三月初三,都在這裏登高,所以又稱越王山。山上蹬道,傳說是西漢徵和年間(公元前92——89年)遺物。明洪武十三年,朱亮祖在山上建造鎮海樓(又稱五層樓)越秀山是人們遊覽憩息的好地方。可是長久以來,卻被地方軍閥、官僚霸佔着。軍閥龍濟光曾在德宣路(今東風中路)他的督軍署,築一條天撟直通越秀山,嚴禁行人登山。以後,陳炳焜、莫榮新等軍閥,也把越秀山據爲己有,人民休想登山遊覽。直到1923年,孫中山重回廣州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後,於同年3月26日以大元帥訓令第44號,命令中央直轄第五軍軍長李易標,將駐紮在越秀山的軍隊移往別處,並令行廣東省長出示通告羣衆將越秀山開放爲公園,以後不得駐紮軍隊。從此,越秀山成爲中外遊人憩息的公園,爲後來的開發提供基礎,成爲今天廣州市區面積最大的公園。
越秀公園簡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