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昭襄王需要賢惠的人做幫手,範睢需要一個展現才能的平臺,上天讓他們相遇,他們倆也沒有錯過彼此,最終歷史多了一個“千里馬和伯樂”的故事。秦昭襄王和範睢的關係,就像是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經典有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秦昭襄王,遇上範睢,是緣份,是一見鍾情,重用範睢,是“郎有情,妾有意”,是形勢要求的,是權利需要。

秦昭襄王和範睢的關係,就像是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經典有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秦昭襄王,遇上範睢,是緣份,是一見鍾情,重用範睢,是“郎有情,妾有意”,是形勢要求的,是權利需要!
先說說秦昭襄王早期所處的政治形勢:秦昭襄王的王位,來自上天的垂青,這就是命運(命,玄乎啊!)。在其母親和舅舅的大力的支持下,秦昭襄王屁股終於觸碰到了那把龍椅,可他也發現了,大臣只是對他恭敬,並沒聽他的話,他並沒有因爲坐在“龍椅”上,羣臣相信他,聽從他。他忽然之間發現,要想讓自己有話語權,必須讓別人沒有話語權(備註:權利從來沒有分享的,是零和博弈的),所以,在此形勢下,秦昭襄王,有了一個需求就是:奪取權力,鞏固地位,他需要幫手,誰能幫他呢?帶着這個問題,秦昭襄王,求賢若渴啊!
現在來看看範睢,這哥們,混得很不好,他混得不好,不是因爲沒能力(以後的事蹟說明了這一點),而是運氣不好啊(上天故意整他的),他混了好幾個諸侯國了,他不是這出問題,就是那出紕漏,反正,就是不如意。於是,“跳槽就在所難免”,機緣巧合下,就來到了秦國了。大才不能展,大志不能抒的範睢,內心的期望就是大展宏圖啊!
秦昭襄王需要賢惠的人做幫手,範睢需要一個展現才能的平臺,上天讓他們相遇,他們倆也沒有錯過彼此,最終歷史多了一個“千里馬和伯樂”的故事。來看看,這哥倆搭了班子後,都成就了哪些功業。
第一:秦昭襄王,奪了母親和舅舅的話語權,真正的大權獨攬了,是真正的一國之主了。雖然結果很簡單,過程卻是波濤洶湧,歷來的權力之爭,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第二:遠交近攻,秦國的這個國策,爲其以後秦國滅六國,統一中華大地,是有突出貢獻的。而“遠交近攻”是範睢的手筆啊。如果說,範睢幫秦昭襄王奪權,多少拿不上臺面,但“遠交近攻”是有歷史貢獻的,足以在歷史留下一筆的。
從這兩個事蹟,可以看出,範睢是有才之輩,受重用,也是自然的。歷史中,現實中,有才華的人很多,在臺上,固然也有有才華的,然而,有才,默默無聞的更多,不然哪來那句“高手在民間”,“知遇之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