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商鞅作爲一代變法先驅,他爲秦國設立了變強的耕戰戰略體系。雖然耕戰強國的戰略方針,可以讓秦國做到一時強大無比。

但真到了秦國變得強大無比,疆土面積無比廣袤的那一天,秦國將領,兵卒,大臣甚至是百姓也將迎來,無功可賞,沒有晉升空間的局面。

到那時秦國上下,自然會失去奮進的目標,而手握重兵的將領更會遭到君主權力的猜忌。毫無疑問名將白起,正是如此。

秦國名將白起{《大秦帝國》劇照}

名將白起之死,不能簡單歸結於範睢的嫉賢妒能和秦昭襄王的猜忌。一路走來成爲名將的白起,早已經註定他將和秦昭襄王勢不兩立。平民之家出身的白起,在秦武王嬴蕩身死之時,被賞識他的魏冉派去接回秦昭襄王母子。這就說明從一開始,白起身上就帶着魏冉一黨的標籤。

魏冉{《大秦帝國》劇照}

伊闕之戰前夕魏冉薦白起,臨時換將

昭王十四年,魏冉舉薦白起,作爲攻伐韓,魏兩國的主將。此戰便是著名的伊闕之戰,最終白起斬敵二十四萬,俘虜了魏國將領公孫喜,爲秦國打開了東進中原的通道。

對於白起的成名之戰,《資治通鑑》中明確記載:此時已經是左更爵位的白起,被魏冉舉薦給秦昭襄王。左更在秦國二十級軍功裏屬於第十二級,但在昭王十三年的時候,白起的爵位還只是左庶長,屬於十級爵位。

毫無疑問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白起立下軍功,連升兩級。換個角度想,正是魏冉爲白起創造了立下軍功的條件,隨後魏冉又將白起舉薦給了秦昭襄王。

秦宣太后{《羋月傳》劇照}

《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昭襄王十三年,向壽作爲秦軍攻伐韓國的主將,已經爲秦國攻佔了韓國的武始。向壽是秦昭襄王幼時的玩伴,成年後的他更是秦昭襄王信任倚重的對象。

無緣無故的魏冉卻向秦昭襄王舉薦白起,希望臨陣換將。雖然秦昭襄王和魏冉是甥舅關係,但他其實也是魏冉和秦宣太后聯手打壓的對象,而白起正是魏冉打壓秦昭襄王,奪權所使用到的工具。

形勢比人強,秦昭襄王只能同意魏冉的舉薦,看着白起平步青雲。白起越是立下顯赫戰功,他身上魏冉黨羽的標籤就越發明顯。在別人看來,白起所立下的軍功是耀眼無比的,但在秦昭襄王看來,那軍功卻是無比刺眼的。

範睢{《大秦帝國》劇照}

長平之戰前夕,秦昭襄王已採納範睢之計

隨後因戰功積累,白起迎來了自己人生當中的巔峯之戰:長平之戰。但人們要知道在長平之戰發生前,秦昭襄王就已經採納範睢之計,開始緩緩剪除依附母親秦宣太后和魏冉的黨羽。趙國臨陣換將用趙括取代廉頗,而另一邊的秦國也悄悄臨陣換將,用白起來主導長平之戰。

表面看秦國此舉是在麻痹趙國,但也正說明此前的白起是賦閒在家,不被秦昭襄王所信任的。關係到國運之戰,秦昭襄王又不得不選擇重新啓用白起。

趙國名將廉頗{《大秦帝國》劇照}

果然長平之戰秦軍大勝,白起隨即向秦昭襄王請命,欲繼續攻伐趙國直到攻滅趙國爲止。秦昭襄王和範睢商議過後以秦軍損失慘重爲由,拒絕了白起繼續攻伐趙國的請求。

滅趙只是早晚,但秦昭襄王絕不可能再將滅趙之功給白起,因爲白起是魏冉的黨羽。此時即使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秦昭襄王也得不到帝王的殊榮,因爲他的頭上還有兩座大山:秦宣太后和魏冉。

攘外必先安內,擺在秦昭襄王面前比滅趙更重要的事,便是奪回秦國君主應有的權力與尊嚴。

歷史上有三對皇帝母子是十分相似的。

第一便是嬴政和趙姬,趙姬因生活不檢點被嫪毐掌控,成爲了嫪毐和兒子嬴政爭權的工具。最終嫪毐和與趙姬所生之子被嬴政誅殺,趙姬被終身幽禁。

第二便是孝莊和順治帝,孝莊因順治年幼,多年把控着大清國的朝局,更因孝莊與多爾袞之間曖昧的關係,導致母子失和,最終順治鬱鬱而終。

第三便是楚國人秦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秦宣太后一生放浪形骸,生活多有不檢點。

秦宣太后帶着兒子秦昭襄王歸國後,更是與弟弟魏冉聯手打壓秦昭襄王,把控大秦國政。

一生大半輩子都被母親和舅舅聯手打壓的秦昭襄王心中會作何感想?可以說在母親和舅舅多年的打壓下,秦昭襄王的情感是壓抑的。

長期壓抑下來的情緒,一旦得以釋放便會讓他成爲一名偏執者。母親說的都不對,你們需要認同我,尊敬我,我纔是秦國真正的國君。你們{臣子}有一絲一毫忤逆我的意願,我就會毀滅你們。

長平之戰秦軍大勝,白起想要繼續攻滅趙國。秦昭襄王不想再讓白起立下軍功,隨即休兵。圍困趙國邯鄲之戰,當秦軍處處受阻時,秦昭襄王又想啓用白起領軍。

但白起卻拒絕了秦昭襄王的旨意。毫無疑問這時的白起,忤逆了偏執者秦昭襄王的意願。

范雎{《大秦帝國》劇照}

推波助瀾的范雎,猜中了秦昭襄王的心事

在白起忤逆秦昭襄王意願的同時,還有一個人對白起之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人就是范雎。出生於貧窮之家的范雎在魏國很不受待見。

當他以門客的身份見到急於剷除秦宣太后一黨的時候,他向秦昭襄王時提出了兩個策略。范雎於公爲秦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於私他向秦昭襄王,提出了強幹除枝的策略,以此來剷除秦宣太后一黨。

出生貧寒之家的范雎極度想證明自己,他得到了機會被秦昭襄王委以重任。但人們要知道範雎身上存在着一個缺點,正是這個缺點讓他無法與商鞅和李斯相提並論。後世對他的定位,就是范雎缺點所在。後世之人將范雎定義爲出色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范雎的出身並不像商鞅和李斯一樣出身法家。法家想要推行自己的理念,必須幫助一個國家做到統一。當一個國家統一了天下時,法家的理念才能奉行天下。

因此出身法家的商鞅,李斯眼光都看得比較長遠,且他們可以爲了統一天下去捨棄自己。范雎沒有商鞅,李斯的長遠眼光。再加上曾經的貧寒出身,讓他容易變得小富即安。

商鞅{《大秦帝國》劇照}

當白起主導的長平之戰大獲全勝,天下人盡知白起是名副其實的殺神,同時天下人也知道了趙國臨陣換將,是因爲中了范雎的離間計。

名和利雙豐收的范雎,便開始變得小富即安。恰逢此時剛剛戰敗的趙國,爲求自保就以重金賄賂范雎。

范雎爲了鞏固自己在秦國的地位,便向秦昭襄王進言道:秦軍長平之戰雖大獲全勝,但卻是慘勝。秦國目前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不宜再戰,大王何不答應趙國割地求和的請求呢?

此時擺在秦昭襄王面前的是剷除秦宣太后一黨,還有忤逆自己意願的白起,范雎的進言正和秦昭襄王的個人利益相吻合,於是秦昭襄王便決定賜死白起。

白起死後秦軍多次作戰受阻,鄭安平投降趙國,公元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敵之罪被秦王所誅。范雎因此失去了秦昭襄王的信任,他不得不向秦昭襄王舉薦蔡澤來代替自己。辭歸封地後不久,范雎便病逝。

白起{《大秦帝國》劇照}

事實真的如編者所說嗎?咱們來看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發生的三件大事:

第一:秦昭襄王立安國君爲太子。秦昭襄王確立太子,便說明王位後繼有人,自己已經坐穩了皇位,他已不再是,受母親秦宣太后和舅舅魏冉壓制,被把控的秦國君主。

第二件:秦宣太后去世。

秦宣太后{《大秦帝國》劇照}

第三件:魏冉被秦昭襄王趕去封地陶邑。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發生的三件事說明:秦宣太后和魏冉徹底遠離秦國政治舞臺,從此刻開始秦昭襄王君臨天下,秦國只允許有一個聲音,那便是秦昭襄王。

白起確有其才,但要明白他只是秦國君主統一六國的工具。這一工具,曾被秦昭襄王的政敵所用,秦昭襄王可以給你,表示效忠自己的機會,但你需要臣服。

一旦白起有絲毫忤逆自己意願的表示,迎接白起的也終將只有毀滅。

秦昭襄王{《大秦帝國》劇照}

結束語: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因耕戰體系逐漸走向強大。但當秦國真的變得強大無比時,秦國的將領,兵卒,大臣,百姓也將失去上升的空間。失去了上升空間的這些人,也將失去奮進的目標。

這也是爲何秦國亡於二世的最終原因。平民出身的白起,因商鞅的變法走入魏冉的視野,被魏冉賞識的他,更是被對方委以重任,但他也因爲魏冉的這份賞識,打上了魏冉黨羽的烙印。

長期被母親和舅舅聯手打壓的秦昭襄王,情緒一旦得以釋放將成爲一名偏執者,得罪了一名偏執者,白起的結局可想而知,更何況這名偏執者還是秦國的君主。

參考資料:《史記》《史記·秦本紀》《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