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商鞅作为一代变法先驱,他为秦国设立了变强的耕战战略体系。虽然耕战强国的战略方针,可以让秦国做到一时强大无比。

但真到了秦国变得强大无比,疆土面积无比广袤的那一天,秦国将领,兵卒,大臣甚至是百姓也将迎来,无功可赏,没有晋升空间的局面。

到那时秦国上下,自然会失去奋进的目标,而手握重兵的将领更会遭到君主权力的猜忌。毫无疑问名将白起,正是如此。

秦国名将白起{《大秦帝国》剧照}

名将白起之死,不能简单归结于范睢的嫉贤妒能和秦昭襄王的猜忌。一路走来成为名将的白起,早已经注定他将和秦昭襄王势不两立。平民之家出身的白起,在秦武王嬴荡身死之时,被赏识他的魏冉派去接回秦昭襄王母子。这就说明从一开始,白起身上就带着魏冉一党的标签。

魏冉{《大秦帝国》剧照}

伊阙之战前夕魏冉荐白起,临时换将

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作为攻伐韩,魏两国的主将。此战便是著名的伊阙之战,最终白起斩敌二十四万,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喜,为秦国打开了东进中原的通道。

对于白起的成名之战,《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此时已经是左更爵位的白起,被魏冉举荐给秦昭襄王。左更在秦国二十级军功里属于第十二级,但在昭王十三年的时候,白起的爵位还只是左庶长,属于十级爵位。

毫无疑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白起立下军功,连升两级。换个角度想,正是魏冉为白起创造了立下军功的条件,随后魏冉又将白起举荐给了秦昭襄王。

秦宣太后{《芈月传》剧照}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十三年,向寿作为秦军攻伐韩国的主将,已经为秦国攻占了韩国的武始。向寿是秦昭襄王幼时的玩伴,成年后的他更是秦昭襄王信任倚重的对象。

无缘无故的魏冉却向秦昭襄王举荐白起,希望临阵换将。虽然秦昭襄王和魏冉是甥舅关系,但他其实也是魏冉和秦宣太后联手打压的对象,而白起正是魏冉打压秦昭襄王,夺权所使用到的工具。

形势比人强,秦昭襄王只能同意魏冉的举荐,看着白起平步青云。白起越是立下显赫战功,他身上魏冉党羽的标签就越发明显。在别人看来,白起所立下的军功是耀眼无比的,但在秦昭襄王看来,那军功却是无比刺眼的。

范睢{《大秦帝国》剧照}

长平之战前夕,秦昭襄王已采纳范睢之计

随后因战功积累,白起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巅峰之战:长平之战。但人们要知道在长平之战发生前,秦昭襄王就已经采纳范睢之计,开始缓缓剪除依附母亲秦宣太后和魏冉的党羽。赵国临阵换将用赵括取代廉颇,而另一边的秦国也悄悄临阵换将,用白起来主导长平之战。

表面看秦国此举是在麻痹赵国,但也正说明此前的白起是赋闲在家,不被秦昭襄王所信任的。关系到国运之战,秦昭襄王又不得不选择重新启用白起。

赵国名将廉颇{《大秦帝国》剧照}

果然长平之战秦军大胜,白起随即向秦昭襄王请命,欲继续攻伐赵国直到攻灭赵国为止。秦昭襄王和范睢商议过后以秦军损失惨重为由,拒绝了白起继续攻伐赵国的请求。

灭赵只是早晚,但秦昭襄王绝不可能再将灭赵之功给白起,因为白起是魏冉的党羽。此时即使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秦昭襄王也得不到帝王的殊荣,因为他的头上还有两座大山:秦宣太后和魏冉。

攘外必先安内,摆在秦昭襄王面前比灭赵更重要的事,便是夺回秦国君主应有的权力与尊严。

历史上有三对皇帝母子是十分相似的。

第一便是嬴政和赵姬,赵姬因生活不检点被嫪毐掌控,成为了嫪毐和儿子嬴政争权的工具。最终嫪毐和与赵姬所生之子被嬴政诛杀,赵姬被终身幽禁。

第二便是孝庄和顺治帝,孝庄因顺治年幼,多年把控着大清国的朝局,更因孝庄与多尔衮之间暧昧的关系,导致母子失和,最终顺治郁郁而终。

第三便是楚国人秦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秦宣太后一生放浪形骸,生活多有不检点。

秦宣太后带着儿子秦昭襄王归国后,更是与弟弟魏冉联手打压秦昭襄王,把控大秦国政。

一生大半辈子都被母亲和舅舅联手打压的秦昭襄王心中会作何感想?可以说在母亲和舅舅多年的打压下,秦昭襄王的情感是压抑的。

长期压抑下来的情绪,一旦得以释放便会让他成为一名偏执者。母亲说的都不对,你们需要认同我,尊敬我,我才是秦国真正的国君。你们{臣子}有一丝一毫忤逆我的意愿,我就会毁灭你们。

长平之战秦军大胜,白起想要继续攻灭赵国。秦昭襄王不想再让白起立下军功,随即休兵。围困赵国邯郸之战,当秦军处处受阻时,秦昭襄王又想启用白起领军。

但白起却拒绝了秦昭襄王的旨意。毫无疑问这时的白起,忤逆了偏执者秦昭襄王的意愿。

范雎{《大秦帝国》剧照}

推波助澜的范雎,猜中了秦昭襄王的心事

在白起忤逆秦昭襄王意愿的同时,还有一个人对白起之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范雎。出生于贫穷之家的范雎在魏国很不受待见。

当他以门客的身份见到急于铲除秦宣太后一党的时候,他向秦昭襄王时提出了两个策略。范雎于公为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于私他向秦昭襄王,提出了强干除枝的策略,以此来铲除秦宣太后一党。

出生贫寒之家的范雎极度想证明自己,他得到了机会被秦昭襄王委以重任。但人们要知道范雎身上存在着一个缺点,正是这个缺点让他无法与商鞅和李斯相提并论。后世对他的定位,就是范雎缺点所在。后世之人将范雎定义为出色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范雎的出身并不像商鞅和李斯一样出身法家。法家想要推行自己的理念,必须帮助一个国家做到统一。当一个国家统一了天下时,法家的理念才能奉行天下。

因此出身法家的商鞅,李斯眼光都看得比较长远,且他们可以为了统一天下去舍弃自己。范雎没有商鞅,李斯的长远眼光。再加上曾经的贫寒出身,让他容易变得小富即安。

商鞅{《大秦帝国》剧照}

当白起主导的长平之战大获全胜,天下人尽知白起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同时天下人也知道了赵国临阵换将,是因为中了范雎的离间计。

名和利双丰收的范雎,便开始变得小富即安。恰逢此时刚刚战败的赵国,为求自保就以重金贿赂范雎。

范雎为了巩固自己在秦国的地位,便向秦昭襄王进言道:秦军长平之战虽大获全胜,但却是惨胜。秦国目前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不宜再战,大王何不答应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呢?

此时摆在秦昭襄王面前的是铲除秦宣太后一党,还有忤逆自己意愿的白起,范雎的进言正和秦昭襄王的个人利益相吻合,于是秦昭襄王便决定赐死白起。

白起死后秦军多次作战受阻,郑安平投降赵国,公元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秦王所诛。范雎因此失去了秦昭襄王的信任,他不得不向秦昭襄王举荐蔡泽来代替自己。辞归封地后不久,范雎便病逝。

白起{《大秦帝国》剧照}

事实真的如编者所说吗?咱们来看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发生的三件大事:

第一:秦昭襄王立安国君为太子。秦昭襄王确立太子,便说明王位后继有人,自己已经坐稳了皇位,他已不再是,受母亲秦宣太后和舅舅魏冉压制,被把控的秦国君主。

第二件:秦宣太后去世。

秦宣太后{《大秦帝国》剧照}

第三件:魏冉被秦昭襄王赶去封地陶邑。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发生的三件事说明:秦宣太后和魏冉彻底远离秦国政治舞台,从此刻开始秦昭襄王君临天下,秦国只允许有一个声音,那便是秦昭襄王。

白起确有其才,但要明白他只是秦国君主统一六国的工具。这一工具,曾被秦昭襄王的政敌所用,秦昭襄王可以给你,表示效忠自己的机会,但你需要臣服。

一旦白起有丝毫忤逆自己意愿的表示,迎接白起的也终将只有毁灭。

秦昭襄王{《大秦帝国》剧照}

结束语: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因耕战体系逐渐走向强大。但当秦国真的变得强大无比时,秦国的将领,兵卒,大臣,百姓也将失去上升的空间。失去了上升空间的这些人,也将失去奋进的目标。

这也是为何秦国亡于二世的最终原因。平民出身的白起,因商鞅的变法走入魏冉的视野,被魏冉赏识的他,更是被对方委以重任,但他也因为魏冉的这份赏识,打上了魏冉党羽的烙印。

长期被母亲和舅舅联手打压的秦昭襄王,情绪一旦得以释放将成为一名偏执者,得罪了一名偏执者,白起的结局可想而知,更何况这名偏执者还是秦国的君主。

参考资料:《史记》《史记·秦本纪》《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