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秦國,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

是“西陲霸主”?

是“虎狼之秦”?

又或是詩仙李白詩中所寫到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秦國那一整段從無到有,再到稱霸中原,而後走向衰敗,再重整旗鼓,再陷入亂政之中,而後秦獻公撥亂反正,秦孝公開創“六世”基業,而後秦王政奮六世餘烈,橫掃天下的歷史。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秦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數代君王死於亂政,大片國土被鄰國侵佔,更是險些被鄰國所滅!

公元前443年,繼穆公之後的又一位秦國雄主秦厲共公走完了自己輝煌的一生,太子欣即位,是爲秦躁公。

年輕氣盛的秦躁公剛剛即位便想要效仿父親秦厲共公,四面出擊攻略周遭各國,卻沒想到屢戰屢敗,使得秦躁公憂鬱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因秦躁公突然去世,並未指定君位的繼承人,經過一番龍爭虎鬥之後,秦厲共公次子嬴封即位,是爲秦懷公。

因此前奪儲之爭,加上秦國特有的庶長制的影響,此時的秦國已經被衆庶長所控制,公元前425年,庶長鼂聯合大臣向秦懷公發難,迫使秦懷公自盡,改立秦懷公長孫嬴肅爲君(秦懷公長子早逝),是爲秦靈公,秦國進入了“四代亂政”的黑暗時期。

秦靈公即位後不久,新興的魏國(此時尚未建國,爲了便於理解,姑且稱“晉國魏氏”爲魏國)在魏文侯(此時尚未正式獲封,上同)的率領下,已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反觀此時的秦國,因兩代君王要麼英年早逝,要麼死於亂政之中,國力已然江河日下。

魏文侯見有機可乘,便調兵遣將前往秦魏交界處修築城池,準備壓縮秦國生存空間,起初秦國君臣對此不以爲意,直到魏軍進入秦國河西之地,這才反應過來,秦靈公在衆庶長的協助下,連忙調集大軍,向魏軍發起了進攻,兩軍於河西少梁交戰兩年,以秦軍戰敗告終。此時的秦國因衆庶長把持朝政,秦靈公根本無法以舉國之力對抗魏國,只能選擇沿黃河修築防線。

公元前415年,秦靈公壯年而逝,因其子公子連(嬴師隰)年僅十歲,衆庶長再度發動政變,擁立奉命輔政的秦靈公叔父嬴悼子爲君,是爲秦簡公,公子連被迫流亡魏國近三十年。

秦簡公即位之後,積極整軍備戰,靜待時機,一舉將魏軍趕出河西,卻沒想到,魏軍在名將吳起、太子擊的率領之下,率先對秦軍發起了進攻,秦簡公指揮秦軍英勇奮戰,但是奈何兩國國力相差過大,秦軍一路敗退,丟掉了整個河西之地,只能退守洛水,修築長城自保。

公元前389年,秦後惠公親率五十萬大軍進攻河西,準備收復河西之地,卻在陰晉被吳起率領的五萬新軍(魏武卒)擊敗,魏軍一度突破了秦國的洛水防線,打到了秦國腹地,使得天下震驚,隨後,魏國趁秦國元氣大傷,以進一步壓縮秦國生存空間。

秦國的困頓與魏國的欣欣向榮極大地刺激到了流亡魏國的公子連,他開始學習魏國先進的制度,並且關注秦國國內局勢,時刻準備重返秦國,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君位。

公元前387年,秦後惠公去世,年僅兩歲的秦出公即位,其母臨朝稱制,引起了衆庶長以及秦國宗室的不滿,公子連趁此時機開始在秦國活動起來。老秦人本就對公子連的遭遇感到同情,加上秦簡公父子一手造成了秦國如今的困頓,老秦人紛紛希望公子連回國繼位,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兩年後,公子連回到秦國,被衆庶長立爲秦君,是爲秦獻公,而後突入秦國國都雍城,俘殺了秦出公母子,正式登基即位。秦獻公即位之後,他想要效仿魏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變法,但是他深知秦國國情,便先是將國都遷往更靠近河西的櫟陽,一是爲了告訴秦人,秦國勢必要奪回河西之地,一雪前恥,二則是爲了遠離守舊貴族集中的雍城,打擊把持朝政的衆庶長。而後這纔開始了較爲溫和的改革,將庶長制的影響徹底消除,結束了秦國的“四代亂政”,爲此後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