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北京一碼通乘背後:億通行、一卡通、北京公交的合分之爭)

北京市交通委宣佈,5月16日起,北京公共交通掃碼支付實現“一碼通乘”。

乘客使用億通行、北京一卡通、北京公交三者中的任意一個APP,均可乘坐北京所有公交和地鐵線路,以及S2線、懷密線2條市郊鐵路線路。刷碼乘車和一卡通刷卡乘車一樣,享受北京公共交通票制票價優惠政策。

界面新聞了解到,一碼通乘原計劃在今年春節後上線,受疫情影響推遲至今。

在今天之前,在北京坐地鐵需使用億通行APP,乘坐郊區地面公交及運通線用北京一卡通APP,也可以選一卡通微信乘車碼,乘坐市區內公交線用北京公交APP。

此前看似選擇多樣的掃碼支付,也讓不少人感到困惑,在北京公共交通出行到底需要下載幾個APP?

“一碼通乘”今天終於實現,但爲何當初三家企業會同時開展掃碼支付業務,使北京公交移動支付市場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內處於割裂?

而公交和地鐵掃碼支付的整合,對於三家運營企業來說,也並不意味着競爭結束。

北京掃碼乘車姍姍遲來

在一碼通乘的消息發佈後,社交媒體上有外地網友表示驚訝,“原來北京現在才一碼通乘,好多地方早就可以了”。

過去幾年公交移動支付領域快速發展,北京在這方面確實顯得不緊不慢。

2017年7月騰訊乘車碼在廣州上線,2017年8月支付寶掃碼乘車在杭州上線。此後一年間,兩大互聯網科技巨頭不斷在全國拓展公交移動支付市場。到2018年下半年,微信和支付寶掃碼乘車業務覆蓋的城市各自都超過了100個。

北京直到2018年5月才正式推出掃碼乘地鐵。而掃碼乘公交一開始僅在昌平、密雲、順義等郊區試點,直到去年9月才逐漸覆蓋市區公交線路。

去年8月份之前,來北京的外地遊客,在地鐵站自動售票機買車票還只能用現金。去年8月10日起,北京地鐵購票充值纔開始支持微信和支付寶支付。

實際上,北京佈局公交移動支付並不晚。界面新聞從北京軌道交通業內人士處瞭解到,早在2015年,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就牽頭開始論證二維碼地鐵過閘項目,立項時間早於上海、廣州、深圳等地。

但作爲首都,市委和交通委對涉及公共交通的項目要求非常嚴格、謹慎,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所以2017年下半年,當其他城市已經全面上線掃碼乘車時,北京纔開始在地鐵首都機場線試點。

在正式推出掃碼乘地鐵之前,億通行於2017年8月推出了“手機訂票,地鐵站取票”的功能作爲過渡,以解決取票機不支持移動支付購票的問題。

界面新聞了解到,購置這些取票機的成本由政府承擔。在掃碼乘地鐵全面上線後,使用“手機訂票,地鐵站取票”功能的乘客逐漸減少,如今除了一些團體旅遊乘客還在使用,取票機基本閒置。

北京地鐵掃碼乘車發展速度慢於其他一些城市,除了政策上謹慎考量,億通行爲確保上線後功能更穩定、便捷,也做了更多的測試。

億通行最開始選擇封閉的機場線進行試點,從試點到正式全網上線,中間間隔了7個月。億通行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這期間團隊主要在做設備改造及測試,每個閘機都要人工測試幾十次,以保障全部車站所有通道能同時上線。

“有的城市只開放了部分閘口可掃碼,因爲有掃碼支付優惠導致這些閘口排隊較長;有的地方上線第一天服務器就宕機了;我們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億通行負責人說。

億通行在地鐵閘機上的宣傳圖案。拍攝:唐俊

掃碼乘地鐵在2018年5月19日正式上線後,收穫了不錯的數據反饋。北京交通委數據顯示,北京地鐵開通二維碼乘車服務第一年內,億通行APP獲得了1340萬用戶,完成二維碼掃碼乘車4.2億人次,北京地鐵乘車人中掃碼支付佔比單日最高達30.8%。

到現在運營兩年後,億通行APP已有2600萬人註冊,總計完成掃碼乘車10億人次,單日佔比最高40%。

早在2016年累計髮卡量就突破1億張的北京一卡通,具有公交支付市場的規模優勢。2017年8月,手機一卡通推出全面支持刷手機乘地鐵,不過先決條件是手機支持NFC功能。當時擁有NFC功能的手機用戶不到總數的20%,影響了推廣範圍。因此,一卡通也希望開發二維碼支付方式。

但當時,地鐵方面掃碼乘車已由億通行獨家運營,北京公交集團掌握市內地面公交系統,一卡通只好從郊區公交車線路入手。

北京一卡通的掃碼乘公交服務於2017年8月開始,最早只在昌平區公交車線路試點,後逐步將試點應用範圍擴大至通州、順義等500餘條公交線路。2018年,一卡通掃碼乘車覆蓋北京32條運通公交線路。

同時,一卡通還與騰訊合作,在微信中上線了北京一卡通小程序,但目前也只可乘坐部分郊區公交車線路。

而作爲地面公交主要客流地,北京市區800多條線路直到去年9月份纔開始測試掃碼乘車,由北京公交主導推廣。北京公交也是在這個時候推出了“北京公交”APP。

至此,北京公共交通終於全面支持移動支付,但三家各自劃分領地。

合分之爭

有些城市公共交通移動支付市場非常統一,只有一個渠道。比如成都將公交和地鐵掃碼支付全部整合到天府通APP,昆明全部整合到騰訊乘車碼。

上海、深圳等一些城市,地面公交車和地鐵掃碼支付是相互獨立的渠道,但公交車和地鐵本身也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並沒給公衆造成太多困擾。

北京擁有三個掃碼乘車渠道,並且各自宣傳聲勢都很大。在新聞評論中,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不解,“爲什麼要做3個APP?”

“北京市交通委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但由於三方難以達成共識,才形成了現在的局面。”瞭解該事件始末的核心人士對界面新聞說。

查詢公司背景會發現,億通行、北京公交、北京一卡通股東分別代表着在公共交通建設、運營領域不同利益方,都具有重要決策影響力。

  • 億通行APP由北京如易行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其大股東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投),是北京地鐵的建設運營主體。
  • 北京公交APP由啓迪公交(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運營,其大股東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公交集團),負責運營北京的地面公交線路。
  • 北京一卡通APP由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開發運營,其控股股東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控集團)是北京的大型國有企業,下屬公司業務涉及房地產、燃氣、航空、市政工程等重要領域。京投和北京公交集團也持有北京一卡通小部分股權,但話語權仍在北控集團手中。
  • 界面新聞了解到,爲了不影響乘車體驗,北京市交通委在掃碼乘地鐵推出後不久,就要求將來公交地鐵必須實現一碼通乘,但並未決定是整合統一APP還是通過其他方式。

    是否要整合,表面看是三個APP之間的業務討論,但實際上也是三個大型國有企業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京投擁有封閉獨立的地鐵系統,北京公交集團擁有近千條公交線路,一卡通提供的實體卡在過去的十多年保持了公交地鐵的高效運轉。

    北京有2154萬常住人口,全年接待國內遊客3.1億人次,這其中大部分人的出行都依賴公共交通。在移動支付進入交通系統之際,誰都希望掌握主動權。

    特別是對於一卡通而言,刷卡是其主營業務,如果被億通行和北京公交APP取代,公司經營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2018年秋天,三家公司曾坐在一起討論成立合資公司合推一個APP,這樣對公衆最方便。甚至已經討論了股權如何分配,但由於三方利益訴求不同,最終沒能成行。” 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各方都希望自己主導,有了自己的APP,纔會有專屬的流量和數據。

    於是,市政府出面進行協調,要求三方在技術上進行合作,至少讓乘客在乘坐公交車和地鐵時不用切換APP。

    此後,三家公司相關負責人再次坐到一起時,不再討論成立合資公司,而是討論技術協同,以實現一碼通乘。

    北京公交APP在公交車上的推廣牌、拍攝:唐俊

    這樣的結局並不是皆大歡喜。地鐵的技術改造成本在億元級別,公交車的技術改造成本在千萬級別,不同掃碼設備上的用戶體驗也不一樣。但今後,三方可以無償互相使用改造過後的掃碼設備,前期付出更多成本的企業自然心有不甘。

    而事實上,“一碼通乘”也並非真正的一個碼,而是在同一個APP裏面配置了兩個二維碼入口,分別用來乘坐公交和地鐵。

    不過這樣對乘客來說已經方便了很多。如果整合爲一個碼,其實就相當於整合爲一個APP了。

    億通行APP二維碼,公交和地鐵有單獨的入口

    未來之路

    在2018年上線初期,億通行曾想通過高額補貼獲取新用戶,但北京交通委爲了避免一卡通用戶流失過多,否決了這一計劃。

    據界面新聞了解,對於一碼通乘的相關消息,北京市交通委也要求三家企業不做過多宣傳,由交通委統一發布。

    一碼通乘之後,支付結算還是通過不同APP內的二維碼進行,三方仍需要考慮競爭的問題。

    雖然交通委要求消息要統一發布,但三家企業早就都通過不同方式,放出了自己的APP即將實現一碼通乘的消息。從2019年四季度開始,各家也已經開始提供不同程度的優惠,以吸引更多新用戶。

    億通行已經運營了兩年,累計了上千萬的用戶;北京一卡通對界面新聞表示,一卡通二維碼的累積開通用戶量也已接近1000萬。兩家企業也都有實際的運營經驗。

    而對於北京公交APP而言,從去年9月份測試開始,至今依然處於運營初期,期間還出現過技術故障。

    去年11月25日早高峯,北京公交APP出現故障,乘車二維碼無法顯示。北京公交後來解釋稱,這是由於北京公交APP出現網路波動導致無法正常刷新二維碼,並表示會對軟件不斷進行完善。

    不過在一碼通乘之後,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乘客便有可能轉用另外兩個APP。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現在三家享受到的政策一樣,競爭主要發生在用戶上,誰的用戶體驗好,誰就能獲得更多用戶。

    雖然億通行和北京公交有地鐵和公交車輛作爲硬件支撐,在宣傳推廣上更佔優勢;但一卡通在掃碼支付之外還有NFC支付,這是其他兩家所沒有的功能。乘客要想使用NFC,必須通過一卡通實現。

    NFC掃碼乘車。圖片來源:北京一卡通

    與掃碼支付乘車相比,手機NFC乘車不用點亮屏幕即可支付,使用上更加方便。北京一卡通公司對界面新聞表示,截至去年底使用NFC支付的手機一卡通用戶,數量突破了1000萬。

    今年4月份,Apple Pay正式支持添加京津冀互聯互通卡,使用該卡可在全國275個城市乘坐公交地鐵。去年7、8月份時,北京一卡通還相繼取消了安卓和蘋果NFC手機一卡通的開卡費。NFC手機的門檻越來越低,千元機也開始具有NFC功能,這是一卡通獨特的優勢。

    目前,三個APP的發展方向還未完全確定,但可以明確的是,掃碼乘車這一業務本身並不賺錢,不可小視的是公交移動支付的人羣流量機會。上線較早的億通行和一卡通APP,已經在嘗試掃碼之外的業務。

    億通行在APP中接入了商城,並表示未來會開發B端的服務需求,將B端收益轉變爲用戶乘車補貼,同時通過用戶場景爲B端引流。另外,億通行還計劃拓展其他城市的公交移動支付業務,目前已支持大連公交掃碼乘車。

    北京一卡通將旅遊與交通結合起來,接入了演出票務和景區門票等產品,也在售賣連鎖快餐的卡券。

    北京公交由於剛上線不久,APP並未接入掃碼乘車之外的付費功能。

    “目前狀態還是比較好的,偏向於市場競爭,而不是政府主導。最終誰勝出,市場會做出選擇。”上述業內人士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