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揭曉的“2019年度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中,來自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劉淑卿榜上有名,而她卻說,救人,那僅是一種本能。”劉淑卿馬上讓路人撥打“120”,自己開始對老人實施心肺復甦。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13分鐘,對於車禍後倒地的李老師而言,是生死存亡的轉折點。那一刻,剛剛動過一場大手術的劉淑卿衝上前去,對傷者實施了心肺復甦搶救,沒有絲毫猶豫。

最新揭曉的“2019年度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中,來自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劉淑卿榜上有名,而她卻說,救人,那僅是一種本能。今年護士節當天,劉淑再次收到了來自李老師全家的節日祝福。這一次,她想說:“去年今日,我們相識;而餘生,我們相伴。”

那13分鐘,她用盡了所有力氣

13分鐘,就是一條生命的轉折點。

一切都要從2019年4月29日的晚上說起。那天19時15分左右,走在人行道上的退休教師李援朝被一輛由北向南的汽車撞飛後倒地,當場不省人事。那天,劉淑卿喫好晚飯後,在媽媽、侄子的陪伴下一起出門散步。已經過了馬路的她,只聽後面“嘭”的一聲,回頭就看見有人躺在地上。

“根本來不及想,就是條件反射,我衝上去,讓老人平躺下來,檢查發現他的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叫他沒有任何反應,只知道老人快不行了,必須馬上搶救!”劉淑卿馬上讓路人撥打“120”,自己開始對老人實施心肺復甦。這時,很多路人紛紛前來幫忙,維持現場秩序。

就這樣,劉淑卿跪在傷者面前,用盡她全身的力氣進行按壓,爲的是不讓老人的心臟停止跳動。一邊按壓,她一邊觀察老人瞳孔的變化。漸漸地,老人的瞳孔開始恢復……

很快,“120”到達現場,接走老人後,劉淑卿才默默離開。從撥打“120”,到救護車趕到,前後總共13分鐘的時間。

直到急救車離開,稍稍緩過氣來的劉淑卿才感覺到胳膊疼、後背疼痛。其實,就在不久前,她剛剛動了一場大手術,手臂不能太用力。母親從山東老家趕來上海,正是爲了照顧她。此時,路燈下的母親就站在不遠處,淚流滿面。

患者從“鬼門關”被救了回來

李老師很快被120送走了,但是他的傷情卻讓劉淑卿牽掛。距離事發點最近的醫院,正是劉淑卿工作所在的浦東醫院。那一晚,經過浦東醫院急診、ICU、神經外科、胸外科等所有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李老師從“鬼門關”被救了回來。而這正和劉淑卿先期的現場施救有關,爲後面的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第二天到醫院上班時,劉淑卿旁敲側擊地問神經外科的醫生,“昨晚是不是有個車禍病人送進來,搶救情況怎麼樣?”醫生說,手術很順利,病人可以脫離生命危險了,還反問劉淑卿,“你認識病人?”劉淑卿連連否認,說“只是問問而已”。

5月8日,李老師順利脫離危險期,轉入術後康復,家屬們一直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這時,李老師的妻子——嚴老師開始通過朋友圈尋找這位不留姓名的好心人,“恩人在哪裏?萬能的朋友圈,請幫忙尋找救命恩人。”這則消息,迅速被浦東發佈微博轉發。

很快,這則消息在醫院傳開了,有同事想起劉淑卿手臂痠疼,便把她與“好人”對上了號。

“很多人都在找我,感覺再不回個話,都不好意思了。”根據朋友圈裏的電話,劉淑卿給嚴老師發了個短信:“大哥身體恢復得怎麼樣?”“終於找到你了,我們的救命恩人!”電話那頭,是無盡的感激。

一次出手,讓雙方“餘生相伴”

“如果沒有劉護士,他這條命早就沒有了!”去年的5月12日護士節,李老師一家終於見到了救命恩人劉淑卿,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在這之後的一年裏,老兩口每次來醫院,都會和劉淑卿見上一面。每次見面,李老師夫婦都會說:“感謝你,我們的救命恩人。”雖然劉淑卿屢屢屢讓他們不要再提“救命恩人”,但是兩位老人卻一直堅持着。

“真的就像親人一樣,平日裏我們會互相鼓勵,節日裏會互相祝福。”劉淑卿告訴記者。今年護士節的一大早,嚴老師再次發來了祝福短信。

“去年今日,我們相識;而餘生,我們相伴。”回覆短信的那一刻,劉淑卿的眼眶再次溼潤了。

════ 對話 ════

記者:當看到有路人倒在血泊中,你上前進行心肺復甦時,有過猶豫嗎?

劉淑卿:當時情況非常危急,根本來不及多想,就想着能不能救活他。幾年前,醫院就開展國際認證,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參加和取得心肺復甦培訓證書。我當時只是出於醫護人員的本能做了這件事,根本沒有猶豫的時間。

記者:你的救人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有感動過自己和家人嗎?

劉淑卿:我小時候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文章中大概意思說,任何一個穿白大褂的人,都有一個“路邊英雄救人”的夢想。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機會,有人躺在你的面前讓你去救。

救人,這只是一種本能。我始終覺得李老師成就了我這個“英雄的夢想”,而不僅僅是我救了他。所以,我很幸運李老師給了我這樣的一個機會;也非常感激他們一家人,他們在我大病之後,也給了我很多鼓勵。

記者:你之前動了一場大手術,醫院曾提出給你轉到相對輕鬆的崗位上,你爲什麼拒絕了?

劉淑卿:我18歲就開始做護士了,2008年來到浦東醫院後,就一直在神經外科的重症監護室,我習慣這個崗位了。護士,是一份很神聖的職業,特別是這次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的護理工作可以幫助到很多人。我挺爲自己這份職業自豪的,我願意一直堅持到底。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編輯:梁文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