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天津薊州古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它位於天津北部,緊臨燕山。
當年,明王朝爲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重修長城,設置九個邊防重鎮。薊州距離北京最近,是拱衛京師的重中之重。爲鞏固邊防,朝廷撥款加固薊州城牆。把土質城牆用磚石包砌,全長十華里。
數百年的熱鬧喧囂,並沒有讓人們忽略這座軍城的戰略價值。清道光年間,知州華浚命人將一牌匾高懸其上,題字“畿東鎖鑰”。簡單地說,就是北京的東大門,這裏打開了,就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北京城了。
近代中國內憂外患,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薊州古城再一次成爲中國軍民阻擋日軍進攻中原的前沿陣地。古城烈士紀念館裏陳列着多枚勳章,它們的主人就是蓮花峯戰鬥七勇士之一的馬佔東。
1940年夏天,馬佔東所在的冀熱察挺進軍第十三支隊正在古城修整,突然被日軍包圍,馬佔東主動請纓和六名戰士留下來阻擊敵人,掩護支隊突圍。面對數百倍於己的敵人,他們毫不畏懼,把日軍主力引上了盤山蓮花峯,堅持打退了敵人的五次進攻。
最後一次的時候,他們已經彈盡糧絕了,眼前是上千名日軍步步逼近,身後是百丈懸崖,退無可退之時,馬佔東和六名戰士做出了最後的抉擇。寧死不當俘虜,最後就是這七個勇士就跳崖了。跳下山崖之後,有六位英雄犧牲了,馬佔東掛在一個樹枝上,沒有摔下去。
六名戰友犧牲了,馬佔東幸運地活了下來,但這一腔國仇家恨卻似一團火焰,熊熊燃燒在這位薊州漢子的胸膛。馬佔東養好傷後又找到部隊,在燕趙大地的抗戰烽火中,在遼瀋、平津戰役的硝煙裏,在鴨綠江邊、湘江兩岸,繼續戰鬥了十多年。
後來,馬佔東在四川專業安家。結婚當晚,親朋散去,這位老兵讓新婚妻子在院裏擺上一桌宴席,他拿出六盞酒杯一一斟滿,坐在桌前,良久無語。
2002年,馬佔東老人去世。遺體火化時,人們才發現,骨灰中竟留有18塊彈片。義之大者,可以先人後己,義之尤大者,可以慨然赴死。生於軍城,長於軍城的薊州人,總有一副錚錚鐵骨。
十四年抗戰,艱苦卓絕,三千名古城兒女血灑疆場,四萬名百姓逝於戰火,民族危亡,國家危難,古城人用血肉之軀,重新築起一道新的長城,保衛自己的妻兒老小,也保衛着腳下這片熱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