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当时经济的不景气,到处都在闹饥荒,因此寺庙里面的粮食也只能是刚刚好填饱和尚们的肚子而已,朱重八来了以后又多了一个吃饭的人,所以和尚们也很不高兴。看着寺庙里面的师伯师叔满整天去和那些佃户们争来吵去,朱重八心里明白,很快就要走人了。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朱重八在得到邻居的指引之后来到了皇觉寺,黄觉寺坐落在一个小山上。寺庙虽然很大,这和尚却不多。也因为是灾年寺里面也是比较冷清的。曾国藩走进。看到大殿里坐着。一个大肚子的弥勒佛,弥勒佛满脸笑容,看着很喜庆,可是朱重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现在很饿很饿。我们在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看到寺庙里面的扫地僧,但是朱重八要做的事情却远远不止是扫地,他是干杂务的,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要干。
在进入寺庙不久之后,朱闯吧就发现了这个年头。当和尚也是不好混的。朱重八是不信的,没有遇到像武侠小说里面那种得道高人,不仅没有好心的僧人去指点他,相反,这些和尚还老是欺负他,将他当作奴仆一样使唤。在元代和尚是一门职业,就像现在西方的修士一样,而且还是一门比较吃香的职业,在寺庙里面混得好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产业,甚至很多人都会结婚,所谓的佛门清规戒律那早就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
黄觉寺里面只有十几个和尚,一看就是一个小寺庙,这些和尚除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什么都不会。因为寺庙比较小,所以产业也不多,大概只有一亩三分地的样子。寺庙的收入一部分来自于收地租,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做法事,赚一点香油钱。因为当时经济的不景气,到处都在闹饥荒,因此寺庙里面的粮食也只能是刚刚好填饱和尚们的肚子而已,朱重八来了以后又多了一个吃饭的人,所以和尚们也很不高兴。
意思就是朱重八,你要是想吃饭也可以,但是却绝对不可能让你白吃白住的。朱重八以前只需要伺候一个地主,这下子却要伺候所有的和尚了,但是他的资历最低也没有办法。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朱重八学会了两个字忍耐。忍耐是必须的,不忍耐就没有的饭吃了在寺庙里面虽然会受气,但是好赖会有一口饭吃。朱重八在寺庙里一直拼命的干活儿,但是每天还是少不了会挨打挨骂,没有谁会知道他是不是会在夜晚偷偷的流眼泪。
但是以朱重八的性格来说,他只可能是把眼泪往肚里面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面,渐渐地磨练了朱元璋坚毅的性格,在坚毅中甚至还带着残忍。看着朱重八的经历,让人们不仅想起了孟夫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是只要是一个人处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很痛苦,只是在那些和尚的眼里,朱重八似乎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朱重八只是一个只会干活的机器人,那些和尚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慈悲为怀。
在某一些时候被欺负得,忍无可忍的时候,朱重八就对着寺庙里的那些泥菩萨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比如有一天,朱重八扫地扫得很累了,一不小心被菩萨相绊了一脚,朱重八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扫帚就对着泥菩萨狂打。而另一次一个泥菩萨被老鼠给咬坏了,朱重八却被痛骂了一顿,在侍候他就在泥菩萨的身上写着“发配三千里”。通过这一些小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朱重八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
朱重八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不管是谁只要得罪了他,他报复起来都绝对不会手软。比如当时他没有办法对着那些和尚的发泄怒气,但是却也要找泥菩萨当作替死鬼、出气筒。在皇觉寺里面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是难熬,但是不管怎么说好歹有口饭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重八还要在皇觉寺里面待上个一两年。但是却没想到只呆了五十天左右,因为灾情越来越严重了,吃的粮食也越来越少,这么看来在寺庙里面的饭碗也会保不住了。
看着寺庙里面的师伯师叔满整天去和那些佃户们争来吵去,朱重八心里明白,很快就要走人了。果不其然,没有过多久,方丈就开始跟大家商量,其实也不是什么商量,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方丈给每一个和尚分配了不同的乞讨的地点,朱重八负责的便是淮西与河南的地盘,也就是受灾比较严重的两个省份。就这样,朱重八开始穿着破旧的袈裟,拿着一个缺了口的钵,背着一个干瘪的没有装什么东西的包裹,艰难地向前行走着。
不管是做和尚还是乞讨,都不是朱重八个人的意见都是被逼的。上半辈子的朱重八一直身不由己的活着,活得那么憋屈,但是他要强的性格却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其实很难想象一个自幼生活贫寒,家境困难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被被迫的接受所有。不管是不能读书去做放牛娃,还是天灾人祸的到来让他失去家人,亦或者到现在的做和尚和乞讨都是被迫的接受。但是朱重八却依然骄傲、要强的活着,不得不说他坚韧的心性着实让人佩服。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