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父母在生时,一定整天都想着该怎样养活孩子们,加上又没什么文化,所以根本不会想到,给孩子好好取个名字。这下朱元璋连仅有的栖身之所都没有了,他才彻底对元朝政权失望,于是决心加入起义军。

很多人佩服刘邦和朱元璋,是因为他们两个出身都很低,却能白手起家建立一个统一王朝,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且西汉和明朝统治都超过了两百年。不过他俩比起来,朱元璋的身世还要惨一些。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家里的兄弟也是老实人,所以靠着种地还是能养活自己的。刘邦虽然游手好闲,但好歹是个亭长,平时吃不起饭的时候,就去哥哥家里蹭饭。他不仅自己去,还带上“狐朋狗友”一起去,所以说饿不死。

但朱元璋呢,家里本就苦难非常,后来父亲、大哥、母亲又接连因瘟疫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穷得连口棺材都买不起。好在邻居刘继祖给了一块坟地,他们才将家人的尸体用破衣服裹好,然后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又不得不和二哥分开,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他才去皇觉寺出家。但由于饥荒,寺中也没什么吃的,他便被派出去云游化缘,等于是过上了和尚与乞丐两种生活。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父母在生时,一定整天都想着该怎样养活孩子们,加上又没什么文化,所以根本不会想到,给孩子好好取个名字。因此,就只能以数字来取名了,就好比朱元璋的原名,朱重八。

其实在他的家中,一直都是以这种形式取名的。比如朱元璋的祖父就叫朱初一,生的儿子就叫朱五一、朱五四。朱五四的儿子就依次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

为什么从“重四”开始?因为重一到重三,以及重五,被他叔叔朱五一的孩子占了。他们的规矩就是,家族同一辈的孩子,论出生时间依次排着走就是了。这样取名主要是方便,毕竟在元朝统治下,普通百姓识字的很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元朝下令:“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所以普通百姓只能这样取名。不仅朱元璋家里如此,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祖上也是这样,他的父亲就叫常六六,祖父叫常重五,曾祖父叫常四三。

当然,如果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用“朱重八”这个名字肯定是不行的。一来显得太没文化了,二来这样取名的人太多,根本不容易被人记住。于是在参加起义军后,他就将自己改名为“朱元璋”。

朱重八会参加起义军,就说明他痛恨元朝,想要推翻元朝政权。既然如此,他为何又要改名为“朱元璋”,让名字有个“元”字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当然,他会改这个名字,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姓肯定不能改,毕竟不能忘了祖宗啊,不过“朱”和“诛”同音,倒是可以从这里思考一下。而“元”自然指的是元朝。另外,“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极为锋利,史书记载:“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如此一来,他的名字就变成“诛元璋”。代表朱元璋将自己,视作诛灭元朝的利器。所以他名字中带“元”,并非表示他对元朝示弱,而是更加表现出,他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决心。

其实刚一开始,朱元璋还没那么痛恨元朝。他被派出去云游化缘时,才渐渐认识到元朝的腐败和黑暗。即便如此,儿时玩伴汤和邀请他加入起义军时,朱元璋仍然是犹豫的。

直到有一天他外出回到寺庙,发现整座寺庙都被烧成废墟,打听后才知道,是路过的元军做的。这下朱元璋连仅有的栖身之所都没有了,他才彻底对元朝政权失望,于是决心加入起义军。

就这样,朱元璋通过一路厮杀,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开国皇帝。有意思的是,他称帝之后,还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朱兴宗”。

除此之外,他还给大哥改名为“朱兴隆”,二哥叫“朱兴盛”,三个叫“朱兴祖”,兄弟四人加起来就是“隆盛祖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