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源头之一,它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观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它说的是养生之道要顺从大自然的变化,要根据一年四季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养生措施,特别是要调节好身体的阴阳平衡。

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的阳气状态分别有“生、长、收、藏”的特点。到了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非常炎热,生机旺盛。因此,夏季是养阳、补阳、保阳的最佳季节。

阳气对人体是极其重要的。阳气不足,湿邪难除,百病丛生。阳气耗尽,寿命不存。因此,养阳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

研究发现,80%的人都有阳气不足的问题。如果把体内的“阳气”养足,大部分的疾病就不会困扰人们,一切慢性病也将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但是,夏天由于阳气浮于机体表面,再加上容易出汗,带走体内阳气,因此,夏天也非常容易损耗阳气。

以下几件事情,夏天最好不要做:

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到了夏天,很多人为了下火,喜欢喝凉茶、冷饮。其实,这些东西一定要慎重,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是不适宜长期吃的。如果长期吃苦寒、清热的食物,非常容易损伤脏腑阳气,从而造成身体阳虚。

少吹空调冷气。现在,大多数的办公室和家中都有空调,特别是商场,为了吸引人们,将温度开得低低的。因此,人们几乎一整天都待在冷气之中,从而导致阴寒之气侵入体内,久而久之就会损伤阳气。

过度运动。中医认为,运动是补充人体阳气的一大法宝。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运动过度,造成气血亏损。同时,过度运动会造成身体出汗过多,人体的阳气耗损严重,从而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因此,平时运动时一定要适度,否则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

衣着过于暴露。露脚踝、露肚脐、露背、露肩等穿衣风格到了夏天非常流行。这样的穿衣风格虽然好看又凉快,但是,对人体并没有好处。在脚踝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三阴交。它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汇处,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

如果夏季过于贪图凉爽,特别是在空调房中把脚踝露出来,非常容易导致寒气入体,阳气耗损,时间一长,还会引发阳气不足。

那么,夏天怎样保护阳气?除了不做上述几件事,还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适当晒太阳。阳光是人体最重要的阳气来源。很多人觉得夏天太热,对阳光避之不及,更谈不上晒太阳了。其实,夏天可以选择合适的时候,晒一晒太阳。上午九点左右,下午六点左右,这时的阳光最好,光线不强也不弱,比较适合补阳。

此时,如果身处树林之中,面向阳光进行有氧呼吸,养生效果最好。晒太阳养生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选择中午晒太阳,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容易中暑。

通过晒太阳养生,最好是晒背,这是人体最易养阳气的方法。背部有膀胱经,还有人体的大脉:督脉。因此,晒背的养生效果最好。

多泡脚。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观念,夏天阳气最盛,人体阳气也会随之愈升愈旺,体内的寒凝之气是非常容易消除的。此时,如果经常用温热水泡脚,能够疏通人体经络,扶助阳气生发,温里祛寒,助长体内的阳气,还能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同时,对风湿病等冬天易发慢性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睡好午觉。高温天气要特别注重对精神的调养。夏天由于白天长而夜晚短,因此,白天更容易疲劳。所以,中午要尽量要午睡30分钟左右,这样有利于赶走疲劳。

午睡对于夏季养生非常重要。午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阳气最不旺盛,此时睡午觉就可以起到养阳的效果。同时,午时是心经当值,睡好午觉也可以起到养心的效果。

祛湿补阳。夏日暑邪当令,不仅气温非常高,而且还湿气也非常重。在高温湿热的夏天,天天就像“蒸桑拿”。这种情况最易伤津耗气,而且容易出现暑湿病症。因此,夏天一定要注意祛湿补阳。

夏天祛湿一定要吃点荷叶茶。它是夏季的时令食物,有清热解暑和祛湿升阳的功效。荷叶茶的做法非常简单,用新鲜或者干叶直接泡水喝就可以了。

调节好情绪。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加上睡眠质量下降,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出现烦躁、易怒和焦躁不安等问题,严重时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夏天一定要加强情绪的调节,要保持神清气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心情的平静。

注: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