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下沙俄不願意了,雍正本想一招制敵,但不巧的是準噶爾又出事了,沙俄認爲此時有可乘之機,便藉機談判,在談判過程中還故作姿態恬不知恥的和準噶爾叛軍卿卿我我,相當曖昧,意圖已經很明確,如果不同意談判要求,沙俄便發兵幫助叛軍,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沙俄使團差點沒累死在旅途中,到達北京後,雙方進行了六個月的談判,爲了侵佔中國的更多領土,薩瓦一面以攻爲守,反誣中國收留俄國逃人,叫囂要收復俄國因《尼布楚條約》而“喪失”的黑龍江土地,一面用小恩小惠拉攏大學士馬齊,叫他提供情報,包括中國談判代表的性格等等。這一賠清朝滅亡都沒還清,債務還沒還清,公司已經破產,縱觀中國百年來的屈辱歷史,國弱民窮,被動挨打卻又無計可施,世界皆痛罵當年首開割地賠款之例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死前也非常自責,認爲自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然而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當然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歷史,實際上清朝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並非《南京條約》,而是雍正皇帝簽訂的《布連斯齊條約》和《恰克圖條約》。

衆所周知,1840年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自此打開中國封閉了兩百多年的大門,鴉片戰爭英軍區區四千餘人沿海北上,如入無人之境,清朝諸多高官將領在此戰中殉難,英國人的囂張跋扈,道光皇帝並不知曉,英國人氣焰囂張的要求道光皇帝嚴懲林則徐,否則便要兵戎相見,列兵京城之外,而大臣們則把這封戰書翻譯成了向道光皇帝搖尾乞憐,請求道光皇帝爲英國人主持公道的乞和書,結果道光皇帝一聽大喜,心裏琢磨:誰說英國人如狼似虎,我看英國人還是頗懂規矩的!然而這封被篡改的戰書卻引來了大麻煩,道光皇帝賞賜英國人的玉如意並沒有讓他們退兵,反而在幾天之後,於大沽口處開炮示威,道光皇帝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忙找人問了問英吉利國到底在哪裏,好不容易弄清了英國的位置,下面就要解決英國人出的難題了。

最終道光皇帝果然不負衆望,做出了讓國人恥辱兩百年的決定:籤《南京條約》,割香港、賠款來兩千萬。英國人得意而歸,而清王朝則從此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十年後英法聯軍再次本着打家劫舍搶錢搞發展的目的,再接再厲,攻進北京,把圓明園燒了,更過分的是世界列強看到中國如此軟弱可欺,頓起瓜分吞噬之心,又過三十年,甲午戰爭的失敗更使清朝在國際上顏面掃地,曾經老大帝國的地位蕩然無存,不顧臺灣百姓反對,把臺灣又給割出去了,時隔六年之後,在慈禧奶奶的衝動之下,列強組團來虐,京城再次被攻陷,實在沒招,繼續割地有點太過分,那就多賠點銀子吧。

這一賠清朝滅亡都沒還清,債務還沒還清,公司已經破產,縱觀中國百年來的屈辱歷史,國弱民窮,被動挨打卻又無計可施,世界皆痛罵當年首開割地賠款之例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死前也非常自責,認爲自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然而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當然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歷史,實際上清朝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並非《南京條約》,而是雍正皇帝簽訂的《布連斯齊條約》和《恰克圖條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小編爲大家一一道來:

1689年,康熙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東段邊界得到了確認,然而自額爾古納河以西的邊界尚無明文規定,俄國也以此爲藉口,多次侵擾蒙古,雍正皇帝當時就坐不住了,但也無計可施,雍正即位之後,要錢沒錢,要兵沒兵,外有叛亂內有八爺黨興風作浪,在這種情況下,雍正政權非常脆弱,此時沙俄又過來挑事,搞得雍正很頭大,想發兵橫掃沙俄,掂量掂量沒這實力,想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沙俄又高冷不理,怎麼辦?只能繼續高喊抗議!但總抗議也不是個事兒,最終雍正苦思冥想終於想到將國土安全問題轉化爲經濟問題,將雙方貿易與邊界問題掛鉤,限制俄國商人在中國的貿易行爲。

這下沙俄不願意了,雍正本想一招制敵,但不巧的是準噶爾又出事了,沙俄認爲此時有可乘之機,便藉機談判,在談判過程中還故作姿態恬不知恥的和準噶爾叛軍卿卿我我,相當曖昧,意圖已經很明確,如果不同意談判要求,沙俄便發兵幫助叛軍,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沙俄使團差點沒累死在旅途中,到達北京後,雙方進行了六個月的談判,爲了侵佔中國的更多領土,薩瓦一面以攻爲守,反誣中國收留俄國逃人,叫囂要收復俄國因《尼布楚條約》而“喪失”的黑龍江土地,一面用小恩小惠拉攏大學士馬齊,叫他提供情報,包括中國談判代表的性格等等。

1727年7月3日,談判改在離恰克圖10多公里的布爾河畔舉行,清朝派去的首席代表是隆科多。7月26日隆科多因私抄玉牒案被撤回囚禁於暢春園,中方實際上的首席代表是郡王額駙策凌。策凌和四格、圖理琛一起,又跟薩瓦、郎格談了一個月零四天才在1727年8月31日(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簽訂《布連斯奇界約》,俄方代表爲薩瓦,清朝代表爲策凌。11月2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七),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次年五月十八日(1728年6月25日)雙方在恰克圖正式換文。

《布連斯奇界約》和《恰克圖條約》使俄國得到了比《尼布楚條約》更多的利益。使得沙俄佔據了中國近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於雍正皇帝來說相當不光彩,對於這位鐵漢來說,或許是一生中最大的恥辱,但是就當時的形勢而言,一旦沙俄增兵準噶爾,雍正政權很可能在內外夾攻下倒臺,作爲帝國最高統治者,最終還是選擇了犧牲國土保全權力的方式,或許這就是作爲一個皇帝的苦衷和無奈吧。但《布連斯奇界約》和《恰克圖條約》得簽訂卻讓雍正皇帝收復了準噶爾,以此勝利打擊了朝中政敵,鞏固了雍正政權,這對於雍正來說已經是非常好得結局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