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对于义纵之流的酷吏本身而言,却是一种大悲哀。这年冬季,大臣杨可奉旨主持告缗事务(汉高祖刘邦时采取抑商政策,其内容之一即为" 重税租以困辱之" ),义纵认为这会扰乱民生民心,未请示汉武帝,便派人把杨可的部下抓起一批。

" 酷吏" 一词,因为司马迁的《酷吏列传》而成了一个独立的专有名词,也成了一种

现象。

司马迁的《酷吏列传》集中描写了汉武帝时代的十个酷吏,汉武帝之所以使用" 酷吏" ,是因为在乱世之下," 酷吏" 是最有效的工具: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 打黑" ;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第三,酷吏不仅" 能干" ,而且大多相当清廉。

对于" 酷吏" 而言,因为替主子出头卖命,官运一般都相当好,经常越级升迁,深得皇帝喜爱。

但" 酷吏" 毕竟是皇帝手中的一种工具,因此难免就有" 兔死狗烹" 的命运,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

总之,酷吏只是皇帝手中的" 牺牲" ,最终只能成为" 牺牲品" 。

在司马迁笔下的十个酷吏之中,最典型的应该是义纵,据史料记载:义纵少年时,曾伙同他人抢劫为盗。汉武帝即位后,他的姐姐姁,因医术高明,得幸于王太后。依赖这种关系,义纵被拜为中郎,任汉武帝侍从。在皇帝身边不久,他被派住上党郡任县令。任县令期间,他敢作政为,《汉书》说他" 治敢往,少温籍,县无逋事" ,意思是说,他敢于施行暴政,从不对任何人容情,使得县境之内没有盗贼容身之地。

在考察政绩时,义纵被举为当时第- 。随后,他又先后被迁升为长陵令和长安令。长陵与长安多贵族权贵,他们的子弟门客,依仅仗势,违禁乱法之事不断。

义纵到任后," 直法行治,不避贵戚" ,对违反法令者一律严惩。王太后外孙名仲,身为皇亲,有恃无恐,横行京师。义纵查知后,派人捕获,绳之以法。他的勇敢举动,得到汉武帝赞赏,认为有治民能力,提升他为河内郡都尉。

河内郡豪强地主较多,气焰凶炽,义纵到郡,立即把郡内穰氏等豪强举族诛杀。河内郡迅速稳定," 道不拾遗" 。义纵旋被提升为南阳郡太守。

与义纵同时代的关都尉宁成也是当时颇负盛名的酷吏之一,即使宁成被罢官居家时," 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

即使宁成这样的酷吏,他也为义纵担任南阳太守而感到胆寒,当义纵出关赴任时,宁成极为惊恐,对义纵也毕恭毕敬,亲迎亲送。

义纵洞悉宁成的用意,却不为所动,仍决心予以打击。他抵达南阳上任后,马上着手查办宁成家族劣迹,不仅" 破碎其家" ,而且追根究底,将宁成治罪。

南阳还有孔氏、暴氏等豪强,见义纵对宁成都不留情面,吓得举家逃匿它郡。南阳郡吏民皆畏服义纵。

当时汉朝己对匈奴展开大规模反击,大军远征,多次由定襄郡出塞。而定襄郡吏治败坏,境内秩序混乱,直接影响到了反击匈奴的军事行动。为保证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汉武帝特调义纵任定襄郡太守。

义纵到郡,以杀立威,先把狱中重罪者200 余人定为死罪,又把私自探狱的囚犯亲属200 余人抓起,逼迫他们供认为死罪囚犯解脱桎梏,也定成死罪,最后把这400 余人同日斩杀。全郡人闻讯吓得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定襄郡很快得到治理。

汉武帝变更币值,将铸币权由私人手中收归中央后,各地盗铸五株钱者甚多,京师地区,盗铸者尤其猖獗。为刹住盗铸之风,保护汉政府财政收入,在元狩四年( 前119 年) ,汉武帝又把义纵与另一个酷吏王温舒调回京师,义纵任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督察京畿地区。

由于这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盗铸者成分复杂,因此尽管义纵到任后大加捕杀,却不能彻底遏止盗祷之风,盗铸之事仍时有发生。

汉武帝元狩六年( 前117 年) ,汉武帝由鼎湖至甘泉宫,见沿途驰道久未修整,有所损坏,就开始对义纵不满了。

这年冬季,大臣杨可奉旨主持告缗事务(汉高祖刘邦时采取抑商政策,其内容之一即为" 重税租以困辱之" ),义纵认为这会扰乱民生民心,未请示汉武帝,便派人把杨可的部下抓起一批。

此事传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大怒,命令逮捕义纵,并遣大臣杜式严查,最终定义纵为破坏执行诏令之罪,将其诛杀。

义纵为官多年,在汉武帝的支持下,曾枉杀了不少无辜百姓,应受遣责,但他卓有成效地" 以鹰击毛挚为治" ,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封建秩序,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

因此,司马迁充分肯定了他和郅都等" 酷吏' 的政绩,并誉他们为" 虽惨酷,斯称其位" 者。

酷吏的存在,对皇帝而言,是一种大幸,可以达到短期的稳定;但对于义纵之流的酷吏本身而言,却是一种大悲哀!

其实,当酷吏以非常手段对待恶势力时,也就决定了自己的悲剧命运,非常势力自然可以选择以非常手段处理他们了!

牛恒刚:2012年3月1日于唐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