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是大宋帝国最好的皇帝,而徽宗则是大宋帝国最差的皇帝,仁宗被称为" 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 ,而徽宗则被称为" 百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

赵佶生于公元1082 年(元丰五年)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 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 ,随后就生下了徽宗," 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

姑且不去论这种传说的真假,但赵佶委身上委实就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由于生在帝王之家,爱好什么都有着无穷的资本,又由于没有了做皇帝的机会,神宗皇帝自然就会由着他胡闹。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踢足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佶身边自然也有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王诜就是其中一位,他虽然娶了英宗之女,被封为驸马都尉。但为人依旧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她们竟然多次顶撞公主。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

赵佶经常与王诜一起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 撷芳楼。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由此可知二人之间的关系之深。

赵佶对王诜如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

王诜把篦子递给他,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王诜不失时机地说:" 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

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踢足球,高俅本来也是足球明星,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就忘乎所以地大声喝起彩来。

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陪赵佶踢球。赵佶玩得不亦乐乎,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

王诜乐得做一个顺手人情,就顺势将高俅踢给了赵佶,高俅日益受到赵佶的宠幸。

后来,有些仆人跟赵佶讨赏,他居然说:" 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

由此可见,高俅在赵佶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赵佶的品性如何。

如果事情就此发展下去,也许中国就会诞生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了,中国的足球事业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差了!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意外,赵佶竟然当了皇帝!

公元1100 年(元符三年)正月,天降大运,年仅25 岁的哲宗突然驾崩,而且没留下子嗣,因此,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

神宗共有14 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 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

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

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

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但赵佶在向太后心目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印象,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

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对谁继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因此她并没有接受章惇的意见。她语气坚决地说:" 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

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在偏袒赵佶,为其继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

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这是将攻击的矛头直接转向了赵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却不以为然。

正在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之际,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

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一个不想当皇帝,也不会做皇帝的人就此成了大宋帝国的董事长兼CEO 。

牛恒刚:2012年3月17日于新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