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十日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我们知道有一个词语叫做“王侯将相”,从这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出王侯在古代的地位并不低,很多时候甚至比丞相这些位置更加尊贵,可以说王侯就是一个小的国家,不过要听命于皇帝。这样一个位置做的时间久了就会不甘心在听命于别人,所以有的时候可能就会造反。
西汉的时候因为诸侯的原因爆发过一次比较大的叛乱,这一场叛乱在今天我们也称之为七国之乱。这场叛乱是起因在于当时王侯的势力太过强大,有一个叫晁错的大臣建议汉景帝刘启削减王侯的封地,一开始还没有什么但到后来这影响到了各个王侯的利益。
吴王刘濞早就有了反心,晁错的削藩建议给了刘濞个起兵的借口,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这样爆发了。当时朝廷有一个叫袁盎的官员,给刘启说叛乱可能会有和谈的余地,只要将晁错杀了就有可能终止这场叛乱。
袁盎的话让刘启觉得和谈确实有了可能性,就将晁错给杀了。杀完晁错后需要派一个人前去和谈,但刘启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最后一想派了提这个建议的袁盎为代表,前去和叛军谈判。
袁盎的谈判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因为刘濞是铁了心的要造反,晁错只是造反的一个借口,除非刘濞失败不然的话没有什么能够终止这次的造反。袁盎到了刘濞的地盘就被人关了起来,由于袁盎曾经给刘濞做过丞相,刘濞知道袁盎很有才能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杀袁盎,再怎么说都有一定的情分。
袁盎这个人是一个很忠心的人,所以不可能背叛国家,无论刘濞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刘濞见袁盎不肯归降就打算将袁盎杀掉,这样一个人才不能放回去。还有一个方面,刘濞想要借着杀袁盎来表示这次反叛的决心。
其实袁盎也很担心自己的处境,我们说过袁盎做过刘濞的丞相,所以袁盎相对刘濞也有一些了解,虽然有情分在,但刘濞仍然有可能会杀了自己。
袁盎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脱离刘濞的控制,逃回长安,到了晚上的时候,有一个像是小军官的人闯进了袁盎住的地方,告诉刘濞要杀袁盎让袁盎赶紧走。
这个人的出现让袁盎有些惊讶,在袁盎的印象中并没有这么一个人,原来这人是袁盎在刘濞手下做丞相的时候自己手下的一名亲信。当时这个亲信和袁盎的一个婢女私通由于害怕逃跑了。袁盎觉得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就带人将这两个人带了回来,并将婢女嫁给了这名亲信。
这件事让这名亲信很感激,这一次负责看守袁盎正好就有这名亲信,为了报曾经袁盎对他的恩情就决定将袁盎救出去。所以这名亲信将守卫的全都给灌醉了打算将袁盎放走。一开始袁盎怕连累这名亲信并没有选择离开,袁盎知道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如果不逃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后来在亲信的坚持下袁盎才选择离开。袁盎回到长安后告诉刘启刘濞没打算和谈,这才让刘启下定决心以武力平定这次的叛乱。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