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我們知道有一個詞語叫做“王侯將相”,從這個詞語中我們能看出王侯在古代的地位並不低,很多時候甚至比丞相這些位置更加尊貴,可以說王侯就是一個小的國家,不過要聽命於皇帝。這樣一個位置做的時間久了就會不甘心在聽命於別人,所以有的時候可能就會造反。
西漢的時候因爲諸侯的原因爆發過一次比較大的叛亂,這一場叛亂在今天我們也稱之爲七國之亂。這場叛亂是起因在於當時王侯的勢力太過強大,有一個叫晁錯的大臣建議漢景帝劉啓削減王侯的封地,一開始還沒有什麼但到後來這影響到了各個王侯的利益。
吳王劉濞早就有了反心,晁錯的削藩建議給了劉濞個起兵的藉口,就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就這樣爆發了。當時朝廷有一個叫袁盎的官員,給劉啓說叛亂可能會有和談的餘地,只要將晁錯殺了就有可能終止這場叛亂。
袁盎的話讓劉啓覺得和談確實有了可能性,就將晁錯給殺了。殺完晁錯後需要派一個人前去和談,但劉啓並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最後一想派了提這個建議的袁盎爲代表,前去和叛軍談判。
袁盎的談判根本沒有任何的作用,因爲劉濞是鐵了心的要造反,晁錯只是造反的一個藉口,除非劉濞失敗不然的話沒有什麼能夠終止這次的造反。袁盎到了劉濞的地盤就被人關了起來,由於袁盎曾經給劉濞做過丞相,劉濞知道袁盎很有才能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殺袁盎,再怎麼說都有一定的情分。
袁盎這個人是一個很忠心的人,所以不可能背叛國家,無論劉濞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劉濞見袁盎不肯歸降就打算將袁盎殺掉,這樣一個人纔不能放回去。還有一個方面,劉濞想要藉着殺袁盎來表示這次反叛的決心。
其實袁盎也很擔心自己的處境,我們說過袁盎做過劉濞的丞相,所以袁盎相對劉濞也有一些瞭解,雖然有情分在,但劉濞仍然有可能會殺了自己。
袁盎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脫離劉濞的控制,逃回長安,到了晚上的時候,有一個像是小軍官的人闖進了袁盎住的地方,告訴劉濞要殺袁盎讓袁盎趕緊走。
這個人的出現讓袁盎有些驚訝,在袁盎的印象中並沒有這麼一個人,原來這人是袁盎在劉濞手下做丞相的時候自己手下的一名親信。當時這個親信和袁盎的一個婢女私通由於害怕逃跑了。袁盎覺得這並不是一件什麼大事,就帶人將這兩個人帶了回來,並將婢女嫁給了這名親信。
這件事讓這名親信很感激,這一次負責看守袁盎正好就有這名親信,爲了報曾經袁盎對他的恩情就決定將袁盎救出去。所以這名親信將守衛的全都給灌醉了打算將袁盎放走。一開始袁盎怕連累這名親信並沒有選擇離開,袁盎知道這是最好的一次機會,如果不逃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後來在親信的堅持下袁盎才選擇離開。袁盎回到長安後告訴劉啓劉濞沒打算和談,這才讓劉啓下定決心以武力平定這次的叛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