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晚年不受子女待見的老人,普遍具備3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一種現象,有些老人晚年生活非常孤獨,沒有子女陪伴左右,尤其是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老人只能獨守空蕩蕩的房子,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呢?

老劉今年60多歲了,憑着退休金,生活質量還算比較好,可一說起自己的孩子,老劉就唉聲嘆氣的。老劉總是抱怨,孩子不來看他,尤其是子女結婚後,彷彿將他拋到了腦後,除了年節這樣的長假期,子女根本想不起他,就算來看他也是把東西放下就走,連飯都不願意一起喫,一想到這老劉就十分傷心。

正當我們準備指責老劉子女不孝順的時候,反轉發生了,老劉的子女表示,這位老父親根本沒有對他們盡過父親的義務,從小到大、衣食住行,直到子女結婚,都是母親在辛苦操持,這一切,子女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而這位老父親,年輕時忙於工作,根本顧不上家裏的妻子、子女,這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相信現在大家都明白了,老人晚年生活不幸福,多半與自己年輕時的所作所爲有關,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子女,未來就會像老劉一個下場。

爲什麼有些老人這麼不受子女待見?

1、責任感欠缺

家長對家庭的責任感,實際上是會影響到子女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漠不關心,就會造成孩子不具備正確的家庭觀念,不懂得維繫家庭關係,那麼在未來,家長年紀越來越大,渴望子女孝順的時候,孩子就會因爲缺乏責任感變得異常冷漠,忽視父母。

2、太過溺愛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無條件地去愛孩子,導致孩子認爲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一味索取,等家長年紀大了,無法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孩子就會冷眼相對,甚至會嫌棄家長,帶着這樣的排斥心理,孩子又怎能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3、區別對待家裏的孩子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家裏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當中,可能是重男輕女,也可能是期待不同,再或者是孩子的到來給家庭帶來了負擔,種種因素導致家長區別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一個孩子較爲偏愛,自然就有另一個要被冷漠,時間長了,不受重視的孩子在思想上、心理上,就會與家長髮生嫌隙,未來自然不願意花時間、花心思去孝敬老人。

時間長河中,家庭能否幸福,與家長的所作所爲是分不開的,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及孩子的成長,請做好這些!

1、重視家庭

大多數家長缺乏家庭責任感,都是從不尊重家庭成員開始的,其中男性佔大多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男子主義。如果一個家庭不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那麼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必然暴跌,未來想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就更別提了。因此,家長們應該從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開始,互相之間多一些理解,這樣不僅是在加深感情,也是在爲未來生活奠基。

2、堅守原則

每一個溺愛孩子的家長都是一個守不住原則的人,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習慣了這種被縱容的感覺,成長中對家長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過分。一個聰明的家長,懂得守住自己的底線,懂得用原則去約束孩子的行爲,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就能明白家長的不易,未來對待家長才會更加用心。

3、平等對待

針對那些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做到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是必須的,區別對待只會讓親子間,或者是孩子之間產生嫌隙,甚至會讓孩子感覺到家庭中的階級差距,最終整個家庭走向破裂。因此,家長們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並且要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相處,孩子感受到了家庭中、兄弟姐妹間的平等,才能避免心理上的階級差距,家庭氛圍會更好。

所以說,老人晚年能否享受幸福,往往與他年輕時生活中的種種有直接聯繫,生活中不經意的引導和教育正在漸漸的影響着孩子的身心成長,家長千萬別忽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