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朴沧桑的老街,小桥流水的意境”,南泉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亭子下面用石栏围起,后方黑石为壁,古井前的石栏题词“开化方泉”,旧传晋代方士葛洪曾取古井泉水炼丹,古镇取名南方泉源于古井“方泉”两字,且此处地处无锡最南端,故名南方泉镇。

在无锡靠近太湖的地方,有一个水乡古镇名为南泉古镇,在当地则更多地称这里为南方泉。因为距离无锡市区较远,相比于荡口、惠山,这个古镇则显得稍加冷清和朴素,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才可以完整地保存江南水乡古镇原始的风貌和没有商业的生活气息。

南泉镇历史悠久,唐朝时属于开化乡行政区划。历史文化古迹遗址丰厚,举不胜数,尤以古镇的老街尤甚。老街兴起于明末清初时期,因为战乱的原因,清朝时最原始的老街被大火焚毁了。从那时开始古镇的商业贸易便转移到了现在的旧街,这里也慢慢变成了古镇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老街很容易找到,一条市河蜿蜒而过,两侧房屋都是临水而建。“古朴沧桑的老街,小桥流水的意境”,南泉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街道由金山石作边,用青砖铺路。旧街排列着大大小小100多家商铺,这些商铺三十六行一应俱全,好似一幅原版的清明上河图。这繁荣的市场情景被人称为“小无锡”,可惜时过境迁,现今只剩下“十字河浜,河街相融”了。

那些清代遗留下来的老建筑默默注视着时光流转,显得古朴而恬静。但绝大部分建筑都属于个人所持有的,无力支付高额的维修费,加上传统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老建筑破损严重,残垣断壁,杂乱无章,环境零乱,古镇形象模糊。

几时繁华换几时,几幕清幽醉人意。几步青石依古姿,几处惬意该如此。踏上老街脚步陌生又熟悉,寻觅古街的沧桑与繁华从此刻开始。古时南泉镇最具特色的就是小桥流水,街中小河宽约10米,河上建有大小5座桥梁,原桥梁建筑为拱形古桥、石板桥,直至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才改建成现代拱形桥。

在古镇的中心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一座亭子,用来保护古井。亭子下面用石栏围起,后方黑石为壁,古井前的石栏题词“开化方泉”,旧传晋代方士葛洪曾取古井泉水炼丹,古镇取名南方泉源于古井“方泉”两字,且此处地处无锡最南端,故名南方泉镇。据当地的居民说,有时候还能在此水井中打水使用,这口井曾经承载了当地多少居民的日常用水。

但是古镇现在却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因为没有政府的扶持,一是古建筑十分破旧,当地居民无力去维修;二是,有些原住民早已外迁到新的居所,古镇内只有少数是原住民了,多少都租给外地务工人员了。这种状况对于古镇的保护和留存绝对是不利的局面,一个没有原住民的古镇还能称得上是古镇吗?前途漫漫路何在?

笔者最后只想说,尽自己绵薄之力,留住这些古村落,留住传统文化。亲爱的网友们,你们对这些正在消失的老街都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