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后的規矩,是根據人的親近來劃分的,而對於自己一手養大、叫了她十幾年“嬢嬢”的公主徽柔,她幾乎半分親近也沒有。更諷刺的是,戲裏的角色如此,戲外的演員也是如此,編劇寫得已經夠糟心了,江疏影演得更糟心,完全就是一個臺詞機器,徽柔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到宮裏哭訴,曹皇后站在旁邊像個事不關己的木頭人。

70集的大劇《清平樂》終於播到了尾聲,也終於……播到了原著中的高潮,公主出嫁後與駙馬婆婆不和,“夜扣宮門”。

然後被氣到吐血的觀衆們紛紛開貼吐槽導演張開宙和編劇朱朱,甚至還有吐槽角色吐槽演員的,簡直妙語連珠:

拍得黑乎乎一片啥都看不清,張開宙,你改名叫張開燈吧!

這麼高潮的劇情也能拍得這麼平淡,“夜扣宮門”還不如“雪姨敲門”!

趙禎冷落皇后、假寵貴妃、逼着女兒下嫁,他的真愛是李瑋吧,“真僞”CP纔是真的!

叫什麼《清平樂》,改名叫《爹道之愛情禎瑋大》吧。

……

當然,雖然這部劇每天都在買熱搜,但是真正能忍着心梗一路追下來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在微博的熱搜裏、在營銷號的cut裏、在論壇的吐槽貼裏追劇,但就算是這樣追……也逃不過被窒息的劇情氣到吐血的命運。

再次用網友的妙語來總結:劇方用心買熱搜,用腳寫劇本。

我說真的,小時候看瓊瑤劇都沒有這麼氣過,畢竟瓊瑤阿姨的原著我也不愛看。

原著《孤城閉》我是很喜歡的,以宦官懷吉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公主徽柔被困住的一生,也講述了所有被困在那一個時代的人。

劇版囿於所謂的“格局”,將第一主角改成了徽柔的父親,也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宋仁宗,有網友吐槽得非常妙:這就相當於把《紅樓夢》拍成《賈政傳》,《梁祝》拍成《祝老爺傳奇》,《倩女幽魂》拍成《黑山祕史》。

按照原著的故事主線,雖然宋仁宗主觀上肯定是不想害死女兒的,但客觀上來說,他就是毀掉女兒一生的劊子手。

所以劇版的這種改編,可不僅僅只是視角的改編,視角一變,“屁股朝向”自然也要跟着變。

原著就是背景板、因爲太過平平無奇而在無數電視劇中都當過背景板的宋仁宗,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男主角,待遇自然要升格,男主角該有的光環一個都不能少,甚至還要爲他歌功頌德。

歷史上宋仁宗治下的百姓過得並不清平樂動不動就農民起義?

編劇說,我不寫,劇不演,這些就不存在。

歷史上宋仁宗普普通通除了“仁”啥都沒有?

編劇說,你錯了,他是一個慧眼如炬知人善任的好皇帝,臣子的好壞政策的利弊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反正都是別人的錯!

官家口口聲聲愛女兒,爲什麼不許女兒嫁給她喜歡的曹評,反而嫁給李瑋?

那必然是因爲曹評太輕浮太沒擔當了啊,必然是因爲李瑋從小就把公主放在心尖尖上而且又精通書畫人又好是公主良配啊!

官家怎麼可能有錯呢?

錯的是不懂老父親苦心的公主!

編劇兢兢業業地洗白宋仁宗,要是演宋仁宗的是個小透明倒也罷了,偏偏是粉絲能日天日地的王凱,觀衆都沒有因爲角色人設上升演員,粉絲倒愛屋及烏地拼命維護宋仁宗,把豆瓣的《清平樂》小組直接變成了王凱專組,罵宋仁宗就是罵王凱,我不允許!

粉絲成羣結隊地維護宋仁宗,連投票都要刷,刷的時候還不看問題,簡直把人氣笑了。

原著中並沒有美化宋仁宗,他對皇后的忌憚、他善良到軟弱的無力感都是明明白白的,我反而並不討厭他,甚至還真的能體會到他的不易,是真的能感受到,儘管高高在上,卻依然能激起普通人共鳴的那份父愛。後來以司馬光爲代表的羣臣要求公主復歸李氏,他在朝堂上說的那番話,我每次讀到都會覺得眼眶泛酸。

“區區之心……”今上重複着傅堯俞這話,惻然道,“那麼你們可否也體諒一下朕的心情呢?朕的女兒無意求生,朕每次上朝都會擔心,午時回到禁中,是否還能再見到她。”

他屏息坐正,抹去了聲音中的蒼涼之意,先淺笑着問傅堯俞:“卿有女兒麼?”

傅堯俞遲疑,但還是回答了:“臣有二子,並無女兒。”

今上又轉而看司馬光:“司馬卿家呢?”

這問題令司馬光稍顯不安,又惆悵之色自他眼中一閃而過,但他旋即又肅穆如故,欠身作答:“臣無親生子女,但膝下有一族人之子爲嗣。”

今上再環顧殿中所有臺諫官,徐徐道:“如果你們做過父親,就應該能設想朕如今的感受罷?兗國公主是朕的女兒,在此前十幾年的光陰中,她曾是朕唯一的骨血。她在朕眼中,遠比所謂的‘掌上明珠’珍貴,江山都是身外物,何況那些如同過眼雲煙的金銀珠寶。而公主,卻與朕血脈相通,是朕生命的一部分。她受傷之時,看到她那氣息奄奄,命懸一際的模樣,朕真的很怕失去她。如果她不在了,朕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公主,還有一股斷裂的生命。見她如此痛苦,朕也能感到摧心損肝般的疼痛,更令朕難受的是,她的痛苦是朕這個父親一手造成的……如果你們也有兒女,眼見着他們因你們的錯誤陷入困境,你們又會是何等心情?公主的餘生大概已與喜樂無緣了,所以,朕現在也懇請你們,給朕一個亡羊補牢的機會,讓朕略作補救,讓她至少得到些許安寧。”

電視劇硬要拔高硬要把他塑造得十全十美,反而越看越覺得假仁假義,令人逆反。

尤其是在對待女兒徽柔這件事上,因爲覺得愧對生母李家,所以一意孤行要把最心愛的女兒嫁給按輩分來說是自己表弟、公主表叔的李瑋,完全不管女兒有多厭惡李家。

公主心疼爹爹不願他爲難,奉旨嫁到了李家,但無法奉旨愛李瑋,所以不肯圓房,李瑋的媽媽楊氏就給公主下藥,被懷吉攔下來了以後就死盯着公主和懷吉,抓到倆人一起喝酒就認爲抓到了公主出軌的證據,要把懷吉抓起來,公主氣得跟楊氏扭打,李瑋打了公主,於是公主央求懷吉帶她回宮,有了那段原本應該是全劇最高潮的“夜扣宮門”。

這一段《清平樂》在拍啥呢,黑燈瞎火啥啥都看不清,就看到懷吉牽着牛車載着公主,李瑋在後面追車追了半天?

hello?誰想看李瑋追車啊?你當你是小嶽嶽嗎???

沒人想看媽寶男夾在老媽和媳婦之間爲難,洗這麼白了都不算完,這會兒還要加戲?

公主回宮,宋仁宗一開始聽說女兒被打,氣得說要殺了李瑋——要是駙馬不是他心愛的李瑋,而是曹評之類的,我估計他真的會“給公主報仇”。

但誰讓李瑋是皇帝的“禎愛”呢!

機智的曹皇后“眼珠一轉”,發現事情不對,然後大家知道原來是因爲公主跟懷吉一起喝酒被婆婆發現了。

情形立刻大轉,曹皇后跑去給楊氏道歉,宋仁宗教育女兒不守婦道。

可是不是楊氏先給公主下藥的嗎?

駙馬不是也打了公主嗎?

就因爲公主跟從小一起長大的內侍喝酒,駙馬和他孃的錯就全都不是錯了嗎?

什麼叫“她給你下藥你可以事後上告給爹爹”,哪個“事後”?

懷吉得知公主被下藥之後,都知道“她會死的”,不顧一切地去阻攔;口口聲聲最疼愛她的爹爹,就這麼不痛不癢地來一句事後再上告?

算了,我猜他一定跟李瑋心有慼慼焉,因爲當初曹皇后也是一直端着不肯跟他圓房,結果他暴力推倒,推倒之後曹皇后就對他斯德哥爾摩了,可能因爲古代沒有“婚內強姦”的罪名,所以他覺得強制圓房沒有錯,覺得自己的女兒也會對李瑋斯德哥爾摩?

枉徽柔做了她爹十幾年的“小棉襖”,還不如楊氏更懂她爹。

李瑋本來是進宮來請罪的,然後宋仁宗卑微地問他會怪徽柔嗎?

於是李瑋越發臉大了,下次再進宮敢直接對皇帝甩臉子了:讓公主去找她的梁先生吧,老子不奉陪了。

不用想了,公主接下來的日子只會更難過。

原著中宋仁宗對公主與李瑋雖然一直勸和,但也沒擺出過這麼封建餘毒的嘴臉來。

最好笑的是,就這還要虛假營銷一番,買個“宋仁宗替徽柔報仇”的熱搜?報啥仇了啊?要臉嗎?

男主角令人窒息,難得的是女主角與他也是萬里挑一的絕配。

是的,因爲劇版的男主角變成宋仁宗,女主角也跟着變成了曹皇后。

我們都知道,古裝劇演的是封建社會,有些封建糟粕的呈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爲一部現代人拍攝的古裝劇,你至少可以表現出對這種糟粕的批判態度,然而《清平樂》是怎麼演的?

曹皇后發現從小跟在身邊的侍女繯兒,與宦官有私情,就把她趕出宮嫁人了,過了幾年繯兒“現身說法”,對她感激涕零:以前埋怨你逼我嫁我不喜歡的人,現在看看大胖兒子抱在手,老公也這麼好,感覺像重新投胎做人了!

前面這段演得好像勸婚勸嫁宣傳片,到後面公主這段,又變成了最佳的反婚反育教育片,告訴我們,

就算是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公主,也逃不過嫁給不喜歡的人的命運,也逃不過嫁人後被惡婆婆欺侮的命運。

當然,並不是編劇轉換了立場,她唯一不變的立場可能就是宣揚封建禮教,“克己復禮”,父權無錯,女子要守婦道。

21世紀了,還給觀衆看這個?

《清平樂》一出,無數人被宋仁宗的“虛假營銷”打動,“夢迴宋朝”……

快醒醒吧!

連公主都這麼慘了,你以爲你穿越回去真的能天天跟帥哥談戀愛不問人間疾苦?

當然了,皇帝皇后配一臉,是方方面面都配,不止這一點。

雖然歷史上曹皇后一生無寵,但是拍電視劇啊,男女主角怎麼可以不相愛呢?

所以,劇中宋仁宗與曹皇后是真的不能再真的真愛,只不過,因爲一會兒男的作一會兒女的作,反反覆覆作來作去,硬是作了十幾年才圓房。

當然,圓房並不是作的終結,圓完房之後,該作還是要繼續作的。

是的,原著中我最喜歡的奇女子曹皇后,在劇裏變成了沒有感情的皇后機器,變成了封建禮教代言人,變成了女德班班長,變成了牌坊精。

進宮當皇后之前,她還是正常的,當了皇后之後,她就像變了個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先考慮“皇后”這個身份,對別人都會“動之以情”,唯獨對官家只會“曉之以理”,每天動不動就下跪死諫:官家,這樣不可以!官家,那樣也不可以!官家,你一定要這樣的話,就先把我廢了吧!

角色已經夠惹人煩,江疏影演得又兇,一言不合就瞪着眼睛拔高聲調,一副要打架的樣子,官家忍了這麼多年沒廢后,確實是真得不能再真的真愛了。

再說回皇后的規矩,好,皇后是最最講規矩的人,人性人情都不重要,規矩大過天,你要一直這樣,我服你,給你立牌坊。

可實際上呢?

袁姓宮女與侍衛有私情,皇后表示,按規矩辦事,一定要打死,官家求情都不行,我換身隆重點的衣服來逼官家賜死她;從小伺候我的繯兒與宦官有私情,跟我關係好的秋和與崔白有私情,那怎麼能一樣,我得幫她們遮掩着,和我關係好的人,人命才叫人命,其他人的人命算什麼。

別人逾矩,不行;張貴妃逾矩,隨她去,她愛幹嘛就幹嘛,因爲她是官家喜歡的人。

張貴妃死了,官家要追封她爲皇后,大臣說這不合規矩,曹皇后第一個站出來:規矩算什麼,人情最重要!

如果舉辦“雙標大賽”,唯一能跟皇后相抗衡的可能只有皇帝了,我建議是他們倆鎖死了,不要去傷害別人,可惜的是,他倆抱團雙標,受害的都是別人。

皇后的規矩,是根據人的親近來劃分的,而對於自己一手養大、叫了她十幾年“嬢嬢”的公主徽柔,她幾乎半分親近也沒有。

自己當年女扮男裝去求學,徽柔想上學,就不可以。

自己當年嫁了不喜歡的夫君就離婚,徽柔不想嫁給不喜歡的李瑋,就不可以。

自己當年嫁了皇帝之後不想圓房所以給動輒就給皇帝下逐客令,徽柔不喜歡李瑋不想和他圓房,就不可以。

張貴妃諷刺她沒當過母親,是真的沒說錯。

說她是個泥菩薩,更是說得太對了。

然而,就像網友吐槽的,就算徽柔不是你親生的,可十幾年了,你養盆仙人掌也該養出感情了啊?

真的,看到後面,前面天天罵張貴妃的觀衆都後悔得不行,敢情張貴妃纔是最敢愛敢恨的活人,徽柔要是張貴妃的女兒,絕對會被捧在手心裏,後面這一堆悲劇都不會有。

更諷刺的是,戲裏的角色如此,戲外的演員也是如此,編劇寫得已經夠糟心了,江疏影演得更糟心,完全就是一個臺詞機器,徽柔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到宮裏哭訴,曹皇后站在旁邊像個事不關己的木頭人。

無論徽柔受了多少委屈多麼難過,背景裏的曹皇后永遠無動於衷。

對比一下心疼得不行的親媽禾兒,已經氣到吐血的觀衆簡直想把剪輯師拖出來打一頓:能不能別給冷眼旁觀世人皆醉她獨醒的曹皇后特寫了?我知道她擁有無敵的端莊與智慧了,真的知道了!

網友配的這個表情實在太形象了。

就算是個人形立牌,風吹過了還能動兩下呢,江疏影倒好,管其他人怎麼哭天搶地,我自巋然不動。

面對徽柔哭訴,曹皇后的表情,永遠沒有絲毫心疼,反而更像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煩死了,又要給她收拾爛攤子!

禾兒以性命來懇求皇帝不要讓公主回李家,皇后你冷若冰霜白到發光地站在那兒幹嘛,是也覺得鏡頭烏漆墨黑的需要打光板嗎?

江疏影採訪裏說:希望等自己有孩子以後再去接演母親的角色,現在演曹皇后,她跟曹皇后都沒生過孩子,所以就還好。

看得人一腦門問號:原來你是這麼理解角色的?那沒死過的演員不會演死怎麼辦?你沒當過皇后不是也演皇后了?

而且曹皇后是自己沒生過孩子,可她有養女,當然也可以有母愛的啊!

或許,按照劇本,曹皇后必須要很理智很守規矩,可是這跟她有感情有表情不衝突啊?

是了,看了《清平樂》,確實可以理解,爲什麼從《僞裝者》的胡歌靳東王凱,到李易峯楊洋鍾漢良……江疏影把當紅男演員幾乎合作了個遍,卻依舊紅不起來,實在是,演技太太太趕客了。

整部劇看下來,唯一湊合能看的,大概就是一衆從前活在課本上的文人名臣了,比如動不動就長篇大論的范仲淹,比如喻恩泰演的晏殊,雖然是二倍速追劇,但他下線那段還是賺到了我的眼淚。

雖然大臣們都彷彿是沒有感情的背課文機器,但是我寧可看他們在前朝背100集的課文,也不想看宋仁宗和他的后妃們天天作來作去了。

年度最最最最窒息最最最最致鬱大劇,非它莫屬!能追下來的都是勇士,真的,我看到現在,就只是想看皇帝皇后還能再怎麼作,因爲作到這地步的男女主,真的是絕無僅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