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王倫領導下的梁山,手下有三位頭領杜遷、宋萬和朱貴,他們三人武藝平平,沒有一個人的本事及得上林沖,按道理,梁山正需要吸納林沖這樣武藝卓絕的人上山入夥,對梁山來說纔是有更大好處的事情啊。王倫爲什麼拒絕林沖上梁山入夥呢。

大家好,我們的飛哥採風另一種意境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許多讀者認爲《水滸傳》中王倫被林沖火併,是林沖畢生難以洗刷的人生污點,並且據此得出林沖“不過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的結論。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品讀這一段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與其說是林沖火併了王倫,不如說王倫是自取滅亡的。那麼,爲什麼說王倫是自取滅亡的呢?
林沖被高俅太尉陷害刺配滄州,陸謙受高俅指使,收買了押解林沖的董超和薛霸,要他們倆在野豬林裏結果了林沖的性命,不料,林沖被一直悄悄跟隨的魯智深救下了,陸謙沒能得逞。林沖到了滄州牢城營草料場,陸謙等人又潛入草料場,妄圖一把火燒死林沖,被林沖僥倖逃開,被逼到絕路上的林沖一怒之下殺了陸謙等人。不得已,走投無路的林沖只得帶着柴進的舉薦信上梁山投奔王倫,誰知道,被王倫拒絕了。
王倫爲什麼拒絕林沖上梁山入夥呢?此時王倫領導下的梁山,手下有三位頭領杜遷、宋萬和朱貴,他們三人武藝平平,沒有一個人的本事及得上林沖,按道理,梁山正需要吸納林沖這樣武藝卓絕的人上山入夥,對梁山來說纔是有更大好處的事情啊。
原來,王倫之所以拒絕林沖上梁山入夥,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林沖名氣太大、武藝太強,擔心自己壓不住林沖,林沖也會不服自己領導,假以時日,自己這個梁山之主的位子,早晚會被林沖給奪走了。
其實,從林沖的個性以及後來在梁山上的表現明顯可以看得出來,林沖並非野心家,他什麼時候都沒有覬覦這個梁山之主的位子。王倫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私心太重,便將心比心,認爲林沖也會像他一般有着很重的私心。
更要命的是,王倫此舉在杜遷、宋萬和朱貴三位頭領面前把自己忘恩負義的小人嘴臉給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了。爲什麼說王倫是忘恩負義的小人呢?
原來,王倫個人和梁山都多次蒙受柴進恩德:起初,王倫落第後與杜遷結伴投奔柴進,柴進多王倫極爲眷顧,留着他們在莊上住了不少日子,他們臨行前,柴進又資助銀兩給他們;後來,王倫在杜遷的鼎力相助下,上梁山落草,還做了梁山之主,期間,又數次得到柴進的大力資助,就連杜遷、宋萬和朱貴都念念不忘柴進對梁山的恩德,而王倫在此刻卻翻臉不認人,就是得罪柴進也不顧了。
王倫私心如此之重,又忘恩負義,就連杜遷、宋萬和朱貴實在看不下去,忍不住出言勸諫,王倫迫不得已又心生一計,要林沖納了投名狀纔可以上山入夥。但王倫的形象已經在杜遷、宋萬和朱貴心中已然坍塌,大家都看出來了王倫就是個自私忘恩的小人,這樣的王倫何以服衆?
王倫迫於杜遷、宋萬和朱貴的壓力,不得已得給這三位頭領一個面子,表面上答應可以允許林沖入夥,但前提是林沖必須下山納個投名狀來。其實這終究還是王倫給林沖認爲製造障礙,想要林沖知難而退,表面上,王倫是給了三位頭領一個面子,實質上等於沒有給他們面子,他們三人對王倫又怎能不失望?
林沖骨子裏是傲氣的,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他怎麼會如此忍辱負重?沒奈何,林沖只得聽從王倫的話,下山去納個投名狀來。沒想到,他運氣不佳,等了三天,好不容易等到一個人在山腳下路過,偏偏這個人又是個硬茬兒,原來,這個人就是武藝和林沖不相上下的楊志。
這時候,奇怪的一幕發生了。林沖正和楊志酣斗的時候,王倫突然出現並及時喊話止住了二人的爭鬥,並且對楊志表現出與林沖截然相反的態度,竟然分外熱情地主動邀請楊志上梁山入夥。估計不少讀者對王倫這一出有點摸不着頭腦。
林沖和楊志同樣都是江湖上名聲赫赫,兩人原先的官職差不多,武藝也不相上下,王倫此前與林沖、楊志都不曾謀面,王倫爲什麼要如此厚此薄彼,對楊志熱情和對林沖冷漠呢?原來,王倫眼見找不到藉口把林沖轟下山,只得病急亂投醫,見楊志武藝和林沖不相上下,便主動邀請楊志上山入夥,並不是說他真心欣賞楊志,只不過爲的是今後能夠利用楊志壓制林沖。
讀到這裏,不由得對王倫內心之齷齪而深爲感嘆!王倫內心之齷齪和陰暗竟然到了如此不可救藥的地步!但令王倫打臉的是,楊志卻志不在此,他還想着變賣家產跑去高俅的殿司府行賄,以求高俅能再次讓他官復原職,因而毫不猶豫地婉拒了王倫的熱情邀請。
這麼一來,王倫就尷尬了,他的齷齪和陰暗內心再一次在杜遷、宋萬和朱貴面前讓他丟盡臉面,這一下,他已經沒有理由再把林沖趕下山去,只得極不情願地答應林沖上山入夥了,安排林沖做了第四把交椅,僅僅排在了朱貴的前面。
這是不是意味着從此後林沖在梁山就能安安心心的呢?當然不是,倘若能這樣,那王倫就不叫王倫了!王倫閃展騰挪,想盡辦法也沒能把林沖攆下山去,迫不得已而接納林沖,內心是非常不甘的,這讓王倫始終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王倫對林沖始終懷着敵意,始終懷着深深的惡意和揣測,他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小人作派,嫉賢妒能,所以他想盡辦法要打壓林沖,一方面是他對林沖始終懷有深深的敵意使然;另一方面則是向林沖宣告他纔是梁山之主!
王倫嫉賢妒能的惡名不僅讓他在梁山上喪盡了人心,這惡名還傳到了梁山泊臨近的石碣村,就連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都對王倫這種小人作派嗤之以鼻。由此可見,王倫嫉賢妒能的惡名已經在江湖上傳開了,毫無疑問,這必然會壞了梁山的名聲。
王倫作爲梁山之主,對梁山將來的發展是做出了貢獻還是設置了障礙呢?毋庸置疑,王倫對梁山接下來的發展不是做出了貢獻,而是設置了障礙,從他的所作所爲,至少給梁山發展設置了四道障礙。
第一道障礙:得罪了柴進,意味着今後很可能再也得不到柴進的資助。
王倫雖然迫於無奈允許林沖上山入夥了,但他對林沖嫉賢妒能,想方設法打壓林沖,讓他的惡名早就傳遍了江湖,自然也會傳到了柴進的耳中,可想而知柴進該有多惱怒,對王倫還能有什麼好感嗎?
也就意味着,從今往後,梁山上還有誰有臉面開口向柴進請求資助呢?王倫卑鄙的人品和惡劣的行徑,等於直接斷掉了來自柴進的這個強有力的後援。
第二道障礙:只知道打家劫舍,梁山會漸漸陷於孤立地位。
王倫爲什麼會嫉賢妒能,這麼害怕林沖上山會奪了他的位子?就因爲王倫深知自己才幹平平,幹不了大事,對梁山的現狀已經心滿意足,陶醉於梁山這種打家劫舍的日子。
因爲對王倫來說,他對梁山的定位就是打家劫舍,讓頭領們帶着嘍囉下山對過往行人打家劫舍,把人殺了,把錢物搶了帶上山來,王倫很滿足於這種血腥行徑帶來的富足日子。
但此後,時日久了,梁山的惡名就會傳遍江湖,漸漸陷於孤立地位,不但行人、客商會繞道遠行,也有可能引起官府的注意,官府派兵前來征剿,就靠林沖一人,自然也擋不住,也就意味着梁山早晚一天會步入衰亡甚至覆滅。
第三道障礙:霸佔資源,敗壞了梁山的名聲。
阮氏三兄弟是石碣村的漁民,他們往年都是靠在梁山泊裏打漁謀生,自從王倫上山當了梁山之主後,竟然把梁山泊的水域也給霸佔了,不容許阮氏三兄弟等漁民在這個水域裏打漁。
當時正逢亂世,官逼民反,許多江湖好漢都是被貪官污吏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四處佔山爲王落草爲寇。官府和貪官污吏已經把平民百姓逼得走投無路,王倫倒好,成了和貪官污吏差不多的人,也是把平民百姓往絕路上逼,這種行徑無疑嚴重敗壞了梁山的名聲。
第四道障礙:嫉賢妒能,斷絕了梁山招賢納士之路。
王倫自以爲得計,成功地壓制住了林沖,讓林沖不得不仰仗他的鼻息,他卻沒想到,這麼一來,早已讓他這個梁山之主嫉賢妒能、打壓人才的惡名傳遍江湖,也讓梁山的名聲敗壞在了王倫的手裏。
江湖上的好漢提及梁山,都只會認爲梁山不是他們的容身之所,也沒有吸引他們的地方,看看梁山之主王倫如此熱衷於嫉賢妒能,打壓人才,誰還會有上梁山的念想呢?
王倫在梁山搞自我封閉的做法,毫無疑問對梁山的發展毫無貢獻,反倒是爲梁山今後的發展設置了嚴重的障礙,讓梁山走進死衚衕裏去。
王倫自私忘恩,喪失人心;嫉賢妒能,惡名遠揚;自我封閉,戕害梁山。當晁蓋一行上梁山尋求入夥時,王倫故伎重演,又想把晁蓋一行攆下山去。林沖飽受王倫打壓,心中怨氣積壓日久,又親眼看到王倫把梁山逐漸帶進死衚衕,晁蓋一行到來,好不容易能給梁山帶來一線生機和希望,轉眼卻又要被王倫給硬生生掐滅了,林沖再也無法容忍,便發作起來,火併了王倫,並極力推舉晁蓋做了新的梁山之主。王倫終於爲他的自私忘恩、嫉賢妒能和自我封閉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由此可見,王倫才德不配位,纔是他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即便林沖不火併了他,早晚也會有別的好漢火併了他!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