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被歧視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是這種地域歧視是錯誤的,它對於國家社會的發展沒有任何的好處,只會導致衝突甚至分裂。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有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以秦嶺淮河爲界將我國劃分爲了南方、北方,地域劃分也就產生了南方人、北方人的區別。

雖然南方人、北方人都是中國人,但是在歷史上北方人長期歧視南方人,宋朝時期明相寇準就非常討厭南方人,寇準曾主持科考,江西的蕭貫高居榜首,寇準以他出身“江南下國”爲由,硬是把他的狀元拿掉,將山東平度的蔡齊推爲第一,還逢人便講:“又爲中原奪得了一個狀元。”明代正德年間,出身河南泌陽的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焦芳,也不遺餘力地推行地域歧視,他說:“王安石禍宋,吳澄仕元,皆宜榜其罪,戒他日勿濫用江西人。”

那麼南方人在古代遭受嚴重地域歧視的原因是什麼呢?征服者的優勢心理

從夏商周開始,到清朝結束,整個古代中國只有明朝的建立是從南方開始統一全國,其他各個大一統王朝都是從北方出發統一全國。因爲在古代,騎兵都是最重要的兵種,騎兵極其優秀的機動性、戰場破壞力讓它成爲了古代的陸戰之王。而北方有着優良的養馬地,可以提供大量優秀的戰馬,而南方沒有維持大規模騎兵部隊的能力,失去了在戰爭中的主動性(這也是爲什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後,宋朝只能被動防守,難以主動出擊的重要原因)。南方政權在正面戰場上難以擊敗擁有大規模騎兵部隊的北方政權,在軍事實力上弱於北方。

由於軍事實力的弱小,南方在中國絕大多數的歷史上都是被北方統治者擊敗。作爲被征服者,南方人自然會被北方人歧視。在宋真宗時期,皇帝想拜江西人王欽若爲宰相,但是河北籍的宰相王旦一看他的合作對象是個南方人,不高興了,以“祖宗朝未嘗有南人當國者”爲由竭力反對。直到王旦年老退休後,王欽若才當上宰相,成爲南人爲相的第一人。

而到了元朝,南方人的地位更低,蒙古消滅南宋統一全國後,將全國百姓分爲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漢人與南人都是漢族,但是由於歸附時間最晚、在統治集團中的地位最低而受到了更大的歧視,對南人祈神賽社、習學槍棒武術以至演唱戲文﹑評話等,都橫加禁止或限制,以防他們聚衆鬧事,甚至還禁止江南農民使用鐵禾叉。北方長期的經濟優勢

作爲華夏民族最早發源地的北方,由於自身生產力和社會制度的領先,成爲了中國古代經濟最爲發達的地區。北方人通過精耕細作、鐵犁牛耕使得北方成爲了全國的經濟中心,有着相對發達的商品經濟。兩漢時期以洛陽、臨淄、宛、邯鄲、成都爲五都,這五個城市是全國除了長安最爲繁華的城市,但是隻有一個成都在南方,其他四個城市,包括長安都在北方。

而南方由於開發較晚,經濟落後,司馬遷《史記》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水耨……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從司馬遷的記敘中可以看到,南方雖然由於自身優越的地理環境可以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但是因爲生產力的落後,其產出只能自給自足,沒有剩餘產品,不能流入市場,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沒有發達的商品經濟,自然不會有“千金之家”。

北方的商品經濟比南方要發達的多,導致北方人比南方人要富有。作爲有錢人的北方人自然會瞧不起南方的“窮鬼”(雖然後期南方成爲我國經濟中心,但是北方人認爲我的祖上也闊過,並且在中國古代“士農工商”的社會結構中,南方有錢人也只是社會地位不高的商人,對於南方人依然看不起)。

部分北方人的長期惡性宣傳

在中國古代,北方長期是政治、文化中心,導致北方士人、官僚相對於南方的士人而言,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左右着整個國家的輿論風向。

從史書的記載中就可以略窺一二,古代關於北方習俗的記敘一般是“質樸忠直”“勁悍忠勇”“勤稼穡”。而關於南方的則是兩浙“善進取,急圖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廣南“民性輕悍”,江東“俗習驕脆”,蘇州“驕奢好侈”,長沙“民最喜訟,號難治”,四川榮州“姓名顛倒,不知禮法”。將福建人稱爲“福建子”、四川人稱爲“川藞(lǎ)子”。不僅如此,北方人還根據地名字形來嘲諷南方人,“閩蜀同風,腹中有蟲,以二字故從蟲也”。

在清朝時,雍正與乾隆兩位皇帝對於浙江籍貫的官員,最高的評價就是無“浙江風氣”,可見長期對南方人的惡性宣傳所造成的影響。

長期的惡性宣傳使得南方人被打上了狡詐、陰險的刻板印象(就像朱元璋被清朝畫家畫成了馬臉,北方人對於南方人的醜化也相同)。而這一惡劣的整體印象一形成,又加劇了對南方人的歧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南北溝通的不足

古代不同於現代,沒有便利發達的交通,導致南北信息交流不便。而且古代中國嚴格的路引制度、安土重居習俗,導致除了少量的士人、商人以外,流動人口很少。流動人口的不足,則對各地現實情況瞭解的較少。

雖說距離產生美,但是距離過遠導致的交流過少只會產生誤解。由於南北交流的不足,南北之間由於不同習俗產生的誤解與歧視也常有發生。南方兩廣地區由於氣候溼熱多毒蟲、瘴氣,因此當地人有喫檳榔的習慣。當地人認爲喫檳榔可以消積化痰、療瘧殺蟲,還能提神醒腦,起到茶葉的作用。初到兩廣地區的北方人,看到當地人走路也不停歇地喫檳榔,發出了“路上行人口似羊”的嘲諷。但實際上不過是當地人由於地理環境導致的獨特習慣而已,由於交流的不足,使得北方人難以理解南方人的風俗。

南方人被歧視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是這種地域歧視是錯誤的,它對於國家社會的發展沒有任何的好處,只會導致衝突甚至分裂。

南方人長期被北方人歧視,自己當然也很不服氣。北方人稱南方人爲南蠻,南方人不甘示弱,稱北方人爲北侉子。南方人北方人互相厭惡,導致南方人對於中央政權的認同性並不高,整個國家的凝聚力不強。

東晉和南宋都是中原政權被北方少數民族擊敗,被迫退居到南方建立的新政權。這兩個偏安南方的政權,都沒能很好地處理自身內部南北互相歧視的問題,南方人都認爲北方人南遷佔領了自己的土地,並且收復中原和南方沒有關係,不願意與北方的少數民族作戰。使得東晉、南宋不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導致自己沒有北上中原、收復故土的機會。

現在的我們更應當引以爲戒,對地域歧視說不。尊重各地多樣化的風俗,學會理解,避免刻板印象和以偏概全。只有逃脫了地域歧視的陷阱,社會纔會更加和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