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巧手神探》在最近兩期中連續推出了易拉罐和廢品再利用的概念,是在用正能量的思維去做綜藝,讓大家在看節目的同時除了收穫娛樂部分帶來的快樂,也能通過這些“變廢爲寶”的理念去形成更好的保護環境的意識。最近的生活中,相信大家對垃圾分類的概念一定不再陌生,辦公樓和家外面的垃圾桶陸續都換了模樣,網絡上有各種普及分類的小知識,有些地方甚至可以把廚餘垃圾通過技術手段現場轉化爲肥料,經過機器處理後就地“再利用”,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垃圾分類帶來的益處,因此也更加有動力去改變過往的生活習慣,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

文/葉秋臣

追《巧手神探》這檔節目已經整整4期了,每次都是當作下飯綜藝來看,尤其是第1期的分子料理和第2期的翻糖手作,另外還有第3期的巧克力婚禮那個部分都不錯,不僅看着很有食慾,而且精巧性極強。

另外還有各種蠟像、微縮、麪塑、易容、摺紙和影視道具等驚人的手藝,一邊驚呼“哇~哦”一邊感慨“太強了”,深深驚歎着巧手們爲此付出的努力和堅持,竟然可以把手上的藝術品做得如此細緻,每一個環節也同時體現着他們爲人的細膩,真是難得。

但葉秋臣本次想着重談一下的,是在第3期節目中的飾品環節以及第4期中的時裝環節,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倡着“變廢爲寶”的概念,在當下這個環境中,是非常值得去正面宣傳的理念。

第3期中,雁鴻老師在接親環節給楊穎、譚卓、肖央、杜海濤和周震南等神探們呈現了一場特別的飾品秀,因爲她的原材料都是一般人廢棄不用的易拉罐,經過巧手的雕琢,打磨後上色又造型,每一件都耗時良久,最後變成了令人驚豔的漂亮首飾。

第4期中,魏老師帶來的“廢現”時裝秀也讓我印象格外深刻。

首先是主題中的“廢現”,拆開後就成了“發現”,代表着巧手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夠利用看似是垃圾的物品製作出精美的時尚單品。在創新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自己獨特且具有意義的生活態度。

再者是拿出原材料的時候讓人震驚,尤其是那張紅色的帶有“重慶火鍋”字樣的廣告布出現後,你便會更驚歎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差異之大,讚歎巧手的高超技術。

而且這一段中不僅只是停在走秀這些藝術欣賞方面,有些衣服和包甚至可以日常使用,比如那個消防材料做成的揹包就結實又防水,非常漂亮,拿出來賣都毫不遜色市場上的同類商品。

最近的生活中,相信大家對垃圾分類的概念一定不再陌生,辦公樓和家外面的垃圾桶陸續都換了模樣,網絡上有各種普及分類的小知識,有些地方甚至可以把廚餘垃圾通過技術手段現場轉化爲肥料,經過機器處理後就地“再利用”,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垃圾分類帶來的益處,因此也更加有動力去改變過往的生活習慣,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

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同時降低處理的成本,雖然對於扔垃圾的我們可能還不太適應,覺得需要準備幾個垃圾桶去分類很麻煩,但分類帶來的正面效應是深刻且久遠的。對於一項新的要求,或者說一個新的習慣,適應起來是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和過渡期,普及知識也需要循序漸進,將這種想法培養起來就顯得尤爲重要。

《巧手神探》在最近兩期中連續推出了易拉罐和廢品再利用的概念,是在用正能量的思維去做綜藝,讓大家在看節目的同時除了收穫娛樂部分帶來的快樂,也能通過這些“變廢爲寶”的理念去形成更好的保護環境的意識。讓我們在一邊讚歎手藝人技術高超之外,還能夠對此思考更多層面以及更深層面的問題,因此是值得追看的。

你看《巧手神探》了嗎?喜歡哪位參加節目的嘉賓神探?對哪一位巧手印象最爲深刻?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文/葉秋臣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