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只猫,将日本明治开化之后的人,透过玲珑的双眼看得清清楚楚——经典名著《我是猫》开播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我是猫》的写作角度很新颖,从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整部小说可以总结为五个字“猫眼看世界”,小说中大大小小十几号人物在夏目漱石笔下,性格都十分鲜明,小说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这只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中,见识了形形色色各种文人:有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有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也有理想主义,空有理论不实践的独仙……

当然还有猫咪的主人,迂腐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弥。

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学生的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无可奈何。

同时,猫咪也见识到了与苦沙弥不同阶级的另外一些人:有一心想把女儿嫁出去,势利眼的“大鼻子”,资本家金田的老婆;有跟老婆一个鼻孔出气,知道苦沙弥挖苦阻挠女儿的婚事后还派人陷害的资本家金田;还有一群穷苦出身,为金钱所动,帮助金田家嘲笑陷害苦沙弥的邻居……这些人在猫咪看来也是丑恶不堪的。

这部小说视角独特,以一只猫为主角,寄居在一个穷教师家,这不是一直平庸的猫,它是一只善思、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却又一直学不会捉老鼠的猫。这部小说在表面上是写了猫的世界,实际上是以这只猫的视角一点一点地展开了人类世界,探究了知识分子的愤怒又迷茫、清高又无能的心理状态,揭露和批判了日本明治时期倡导的“文明开化”中存在的各种虚伪、无耻和低俗。

夏目漱石,就是通过这样一只独特的猫的世界,来告诉我们世界真正的样子。

摘抄一段,大家来感受一下这只猫的“辛辣”——

镜子是自鸣得意的酿造机,同时又是自我吹嘘的消毒器。假如怀着浮华与虚荣的念头对此明镜,再没有比镜子更对蠢物具有煽动力的器具了。再没有比承认自己愚蠢更加高尚的了。在自知之明面前,一切自命不凡的人都要低下头来,甘拜下风的。承认自己的容颜丑陋,也许会成为认识自己灵魂卑鄙的阶梯。

夏目漱石小说中表现出的戏谑和无奈,当时正可以引起同时代的日本人的共鸣,再加上新体文法的运用以及对西方各种观点广博的引用,一下使得夏目漱石成为当红作家,并开启了“印在壹千日元上的欧吉桑”的成名故事。

1984年版千元纸币

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树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漱石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

如同莎士比亚之于文艺复兴改良了英语,鲁迅之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夏目漱石这部成名作意义更多的是在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了日本文学的变革。

夏目漱石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在日本文学史上竖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我是猫》便是凭借独特的批判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在日本文坛备受关注。这部小说强烈讽刺了明治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空虚彷徨的内心世界,尖锐批判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极度拜金主义思想,深刻反映出了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是对特定历史时代的反应和刻画。

夏目漱石出生于1867年,当时的日本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现代化的明治维新运动,整个社会、整体民众以极大的热情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西方文明。而且,在19世纪末日本为了积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始发动侵略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等。《我是猫》便是发表于这个阶段。夏目漱石所经历的是明治维新后很多知识分子共同走过的路,但他却认识到了很多知识分子没有认识到的事物。

此时的日本虽然已成为亚洲强国,但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广大群众日益激烈的反抗情绪,让夏目漱石清醒地认识到广大民众,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走投无路,既不想与反动派同流合污,又找不到出路,一片彷徨苦闷的情绪蔓延开来。

夏目漱石将明治维新之后的一代知识分子苦沙弥等人的嬉笑怒骂的生活作为讲述对象,通过生活的细节来描述了他们的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愤怒迷茫,反映出他们正直善良,却软弱无能,碌碌无为的人生状态。

夏目漱石旧居旁的矮墙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猫咪

演播人介绍

李野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著名演播艺术家,1991年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评选的“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称号。

收听提示

播出频率:阅读之声AM747

播出栏目:《名著经典》

播出时间:5月18日起

9:00—10:00首播

16:00—17:00重播

欢迎收听

撰稿:王勇

图文编辑:刘辰莹 李津婵 赵倧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