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那時的齊國太倉令淳于意獲罪要打入囚車押往長安,淳于意只有五個女兒,臨行前圍着父親哀哀哭泣,老淳大怒,仰天長嘆可惜沒生個兒子,要那麼多閨女關鍵時刻除了哭一點用都沒有。西晉荀灌娘,曾祖父是曹操手下名臣荀彧,父親荀崧,晉朝徵南大將軍,駐宛城。

行者講講兩位救父的奇女子。一位是西漢的緹滎,一位是西晉的荀灌娘。
西漢文帝時期,雖然奉行黃老之術,但是刑罰上還是執行前秦的制度,割鼻子挖膝蓋等肉刑都存在。說那時的齊國太倉令淳于意獲罪要打入囚車押往長安,淳于意只有五個女兒,臨行前圍着父親哀哀哭泣,老淳大怒,仰天長嘆可惜沒生個兒子,要那麼多閨女關鍵時刻除了哭一點用都沒有!盡顯重男輕女本色。
這時候他最小的女兒緹滎不服氣,說父親你錯了,我這就跟你上長安,我要用行動證明女兒也有用。說完收拾了一個小包袱就跟着父親的囚車上路了。從山東到長安,古時候都是用腳量的,淳于意還有車坐,雖然是囚車,雖然戴着枷。緹滎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到了長安,淳于意被判割鼻子挖膝蓋,享受孫臏同等待遇。緹滎上書有關部門,提出父親雖然罪該受刑,但是人的肢體失去了就長不回來了,所以自己願意賣身爲奴代替父親贖罪。
文帝看了緹滎的上書,很爲她的孝心感動,同時也考慮到肉刑確實太殘忍,於是改肉刑爲笞刑,淳于意成了第一個受益者。
西晉荀灌娘,曾祖父是曹操手下名臣荀彧,父親荀崧,晉朝徵南大將軍,駐宛城。杜曾圍宛城,宛城兵馬糧草都很空虛,荀崧想派人突圍求救,可是手下衆將沒人敢去。這時候荀崧十三歲的女兒荀灌娘請令突圍,荀灌娘演義裏說她自小精熟武藝,善使銀槍。
她再三懇求,荀崧答應了。荀灌娘率十五勇士殺出包圍,趕往襄陽求救,南中郎將周訪派其子周撫率兵增援宛城,杜曾撤圍而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