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友善

如果喜歡我,請在公衆號置頂我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

友善

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追求的一個價值目標。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和睦,努力形成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係。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是對公民維繫良好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基本道德規範。無論身處哪個階層、從事哪個行業,友善都是公民應當積極倡導的基礎性的價值理念。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競爭壓力不可避免帶來人際關係的緊張,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是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實基礎。

友善是什麼呢?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間的萬物;友善是氧氣,孕育新的生機;友善是陽光,是雨露,照耀、滋潤着美德和智慧的生成。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圍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圍充滿善良、寬容和溫馨。爲了營造這樣一個人人心情舒暢,處處溫暖和諧的生存環境,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付出努力。這就需要我們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四歲的孔融喫梨的時候上讓哥哥,下讓弟弟,成爲人們的美談。謙讓,就是友善地表達。遇事能把方便和好處讓給別人,正是我們所提倡的美德,古代年幼的孔融都能做到懂禮謙讓,我們就更應該要懂得謙讓了。

古人與人爲善之美、修身立德的諄諄教誨時時警示於世人:如果一語齟齬,便遭打擊;一事唐突,便種下禍根;一個壞印象,便時時倒黴。這就說不上友善,就會被大家指責爲“小肚雞腸”。高山因爲承受着土石樹木,所以才變得雄偉;大海正是容納了百川,所以方顯得遼闊。待人友善,廣交朋友,我們才能贏得別人的友善和幫助。

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美好的氛圍當中,這是人類的共同理想。如何達到這種境界,這就需要“友善”。但現在的社會似乎缺乏“友善”。遇到陌生人不敢說話;老人摔倒沒人敢扶;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言語不和就拳腳相向;拐賣詐騙現象花樣翻新;亂砍亂伐、亂排亂放等等。這些不文明現象,都爲和諧社會的實現設置了重重阻力。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將“友善”作爲對公民的價值要求,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正因爲如此,我們需要大力倡導“友善”。因爲,“友善”是一切和諧的基礎。

如何做到友善,其實很簡單。

要時常微笑。微笑,是最生動的表情,意味着真誠和友好。初次相逢,一個善意的微笑,能夠很快拉近雙方的距離;微笑,是化解隔閡的良藥。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矛盾雙方,互相微笑一下,也許就能化干戈爲玉帛。

要樂於助人。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常常說“助人爲樂”,那是因爲,助人是快樂的。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的道德也在昇華。在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自己。

要學會寬容。有人說,寬容是怯懦。其實不然,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睿智。因爲,並不是所有的傷害都是蓄謀已久、有意爲之的。鍋勺沒有不碰鍋沿的。只要懷着一顆真誠的心,加強理解溝通,有什麼大不了的事要一直耿耿於懷呢?

要團結協作。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這就是團結的力量。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一個企業,如果成員與成員之間沒有團隊協作精神,就成了那三個挑水的和尚。

要善待自然。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江河湖海、綿延的山脈……這些構成了繽紛的、美麗的、雄偉的大自然。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喝的水,我們喫的糧食,都是大自然的給予。破壞大自然,就等於自我毀滅。

一支小小的蠟燭,它的光照耀得多麼遠!一件善事也正像這支蠟燭一樣,在這罪惡的世界上發出廣大的光輝。

來源:思政系

編輯:張穎

審覈:林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