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美國波士頓城市醫院的一名年輕醫生,決定做個實驗。

大航海時代的壞血病

他的名字叫約翰·克蘭登(Gohn Crandon),一位很有想法的外科醫生。在平時的觀察中,克蘭登發現同樣是受了外傷,那些營養不良的人總是傷口癒合更慢一些。他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對普通人來說,都認爲營養不夠肯定傷口癒合慢嘛,但克蘭登想知道的,是到底身體缺乏什麼導致了這一情況。

太多醫學的方面的知識咱們就不細說了,總之克蘭登醫生認爲,維生素C可能是導致這一情況的罪魁禍首。所以,他決定用自己做實驗:在一定時間內刻意減少自己的維生素C攝入量,然後給自己“割一刀”,看是不是很難癒合。

他瘋了嗎?當然沒有,克蘭登只是更相信自己的感受。

和那個時代很多醫生一樣,克蘭登很願意親自冒險。他首先喫了三個月的“缺乏維生素C套餐”,然後讓助手在他的後背劃出一道6釐米長的深深的傷口,沒過多久在另一側又劃了一道。

此後,克蘭登繼續保持着自己的食譜,幾乎只喫奶酪、餅乾和咖啡。事實證明,缺乏維生素C的飲食,至少可以幫助人減肥,他很快就瘦了14公斤,其他醫生很自然地認爲:克蘭登準備玩死自己。

不過,克蘭登還是怕死的,除了要防止傷口感染,他還努力讓自己保持健康的身體。於是,他堅持去健身房鍛鍊——結果有一天,克蘭登在健身房昏倒了。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缺乏維生素C會得壞血病,導致身體某些器官出血。克蘭登讓自己長期缺乏維生素C,於是他小時候闌尾炎手術的傷口,又裂開出血了。

他差點弄死自己,隨後7天都接受維生素C注射,才保住性命,並且讓後背的傷口癒合。所以,克蘭登用“玩命”的方式,證明了補充維生素C能讓傷口更快速的癒合。


1961年,同樣是波士頓城市醫院,又出了一位名叫維克多·赫伯特的醫生。

《瘋狂動物城》中的甜甜圈

現代人準備要小寶寶的時候,都知道需要補充葉酸。在綠色蔬菜、水果和動物肝臟中都存在葉酸。但是,這東西很不穩定,經過高溫就容易被破壞。維克多·赫伯特醫生有一位病人,患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他懷疑可能和缺乏葉酸有關。

爲什麼這麼懷疑呢?劃重點了——這位病人描述說,他至少有5年時間只喫15美分一個的漢堡,然後配上甜甜圈和咖啡,不喫蔬菜。對的,就是你在美劇中經常看到的,很多美國人工作期間靠漢堡甜甜圈填飽肚子。在那個時代,廉價漢堡都是工廠加工好的半成品,賣出前簡單加熱就行,別指望裏面有多少新鮮蔬菜。

赫伯特醫生琢磨了一下:如果我只喫缺少葉酸的食物,會不會患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嗯,說幹就幹,親自試一試吧。赫伯特要保證的是,自己喫的食物只缺乏葉酸,其他營養物質還能正常補充。於是,他把所有食物都使勁的煮,煮到徹底破壞葉酸。食物中其他被破壞的維生素,就靠喫藥來補充。

整整7個月時間,他就這麼堅持了下來——尤其是因爲東西都煮的時間太長,口感極差,難以下嚥,赫伯特減肥成功,瘦了整整12公斤。

喫這種缺乏葉酸的東西,還只是“玩死自己”的第一步,爲了檢查自己是否患了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赫伯特需要定期抽骨髓進行檢查。這個工作在當時並不安全,一不小心就會威脅生命。

赫伯特還沒得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就先出現了另一種症狀,他癱瘓了——玩大了吧。幸好,他不是真的癱瘓,而是因爲飲食問題,缺鉀。這是真的,一旦長期缺鉀,人的四肢會出現程度不一的遲緩性癱瘓,當然一般會很快恢復過來。

赫伯特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趕緊給自己補鉀,繼續堅持下去。幸好,7個月之後,他如願以償的得了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證明了葉酸的重要性。

你看,爲了研究,幾乎不要命了。


如果這篇文章你能看到這裏,至少說明有足夠的耐心,那我們不妨再“震驚”一下。

沃納·福斯曼

沃納·福斯曼是一位德國醫生,他是心臟導管的發明人。1929年,福斯曼還是25歲的年輕人,但是他膽量過人。意識到當時的醫生對心臟問題了解太少之後,他決定拿自己做實驗——因爲醫院的上級決不允許他拿病人動手。

某一天的中午午休時間,福斯曼和一個護士偷偷地跑到手術室。在護士的幫助下,他切開了自己胳膊上的靜脈,然後用導管插進去,慢慢的插入血管,向着心臟的方向,前進!就這麼,導管一直前進了65釐米,進入了他的心臟。而這一切,他都通過拍攝X光照片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作爲一個年輕大膽的醫生,幹了這麼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醫院領導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然後帶他喫頓大餐慶祝“大難不死”……有了這次成功,他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又進行了五次同樣的實驗。

福斯曼的的研究論文雖然造成了一時轟動,但他並未因此名利雙收。相反,這項研究不僅沒有獲得業界的響應,還有一幫人出來指責福斯曼,說他盜用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在業界爭議較大,所以上司暫時將他解僱,並且告訴他:“靠這些小把戲你可以在一個馬戲團獲得教授資格,但不可以在一個德國醫院。”

你看,福斯曼雖然沒有“玩死自己”,但至少暫時把自己玩失業了……

實際上,在人類醫學發展史上,此類事件比比皆是。“瘋狂”的醫生們完全不考慮自己的生死,充滿激情地做實驗,有些利用自己,有些把自己的家人朋友也拉來當志願者。也正是他們的“玩死自己”,才推動了我們醫學的發展,真心不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