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則天當皇帝在駱賓王看來就是大逆不道,從此天將不日月將不明,他以武則天生性殘忍開筆檄文,寫得慷慨激昂,今天讀來仍給人以震撼,可謂句句如刀字字見血,跳動的字節鼓舞了討伐軍的士氣。駱賓王天資聰慧,七歲詠詩名震一時,他以一個孩子的童稚眼光所見入詩,不飾不潤,純出天性,短短不足二十字把鵝寫得栩栩如生。

1.虹亭小語

“七歲看老”雖被譏爲無稽之談,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因爲萬事萬物都有內在的聯繫,都有前因後果,前人種樹後人才能乘涼,同理,一個人若在童年深受某一方面的影響,這個最早的啓蒙就在他的心裏最爲根深蒂固,甚至於習性、生活方式等都來源於啓蒙,從這一方面來說,“七歲看老”又頗有此道理。

駱賓王天資聰慧,七歲詠詩名震一時,他以一個孩子的童稚眼光所見入詩,不飾不潤,純出天性,短短不足二十字把鵝寫得栩栩如生。《詠鵝》在中國到底有多大的最響呢?我曾多次見到這樣溫馨的場面:初爲人母的年輕媽咪抱着幾個月大的寶貝喜開大牙搖頭晃腦吟詠此詩,剛開眼開耳的新嬰兒就這樣霧一般接受了媽咪背誦《詠鵝》的口型、聲音。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七歲寫鵝向天歌,一生像鵝歌以天

大白鵝“曲項向天歌”的灑脫深深植根於駱賓王的心裏,有話說,有話能說,有話敢說,成爲駱賓王一生真實的寫照,他的一生就在“向天”的吶喊中度過的。

皇位爭奪一向十分血腥,情感、利益、各種權力纏雜糾葛,性格不果斷是交不出滿意的歷史答卷的。在男權至大的中國古代社會,女人要想當皇帝阻力可想而知,武則天處理阻力的方式,不得已、也只能用血腥殘暴的方式了,這種滅絕人性的鎮壓激起了更多的不滿,手握重兵的徐敬業宣佈起兵討伐武則天。

3.烈膽寫檄文,風吼馬叫嘶蒼穹

出師自古須“有名”,如何詔告天下自己的討伐符合天道?徐敬業爲領兵統帥,此人善騎善射,跨馬提刀所向無敵,但提筆寫詔文卻力不從心。有人舉薦能詩善文的駱賓王,徐敬業得知駱賓王也是堅定反對武則天的人,大喜過望,便將討武檄文全盤交給了駱賓王。武則天當皇帝在駱賓王看來就是大逆不道,從此天將不日月將不明,他以武則天生性殘忍開筆檄文,寫得慷慨激昂,今天讀來仍給人以震撼,可謂句句如刀字字見血,跳動的字節鼓舞了討伐軍的士氣。

4.皇權遏不住的美文!

駱賓王的這篇《討武檄》能和古今中外歷史上任何鼓動演說相媲美,語言文字的力量在這篇檄文裏讓駱賓王發揮到了極致,且看檄裏這段文字“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羣,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這就是駱賓王的“曲項向天歌”,這“歌”不似大白鵝的歡歌,而是一羣志仕仁人的悲歌!

5.勝者爲王,永遠的駱賓王!

這場因一個女人而引起的血雨腥風,最終以這個女人的勝利而平息,駱賓王也不知所蹤,有人說他已在戰亂中身亡,也有人說他隱居山林從此不問世事。

對於駱賓王來說,“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是一生也未能實現的夢,他不可能苟活於武則天治下的王朝,既使他在討伐失敗後真正隱居山林了,在他內心深處綠水不綠、清波不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