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出走是情分,離你而去是本分。

石達開自“天京事變”後,率領本部大軍出走,一路向西,打到哪裏算哪裏,能搶個縣城就能喫個飽飯,如果被清軍追得緊,飢一頓飽一頓的也是常態,他這種流匪的遊擊模式一路流浪了幾年,最後被清軍趕到了大渡河,走投無路全軍被圍,自己無奈投降,後來被清軍活剮了。


石達開落到如此的下場,與天京事變有很大的關係。楊秀清作爲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實權者,他的存在是太平天國的保證,此人雖然出身低下,卻極具政治天賦和管理才能,太平天國能夠發展成爲割據政權,幾乎都是他的功勞。

“跳大神”的洪秀全只是頂多算個秀才,只是由於宗教原因才被供爲泥菩薩。實權者看不慣神棍,神棍也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心裏有矛盾,就一定有鬥爭,更何況是政治方面的,那一定是你死我活。

神棍洪秀全利用了楊秀清與元老韋昌輝、秦日綱等人的私怨,聯合了韋、秦除掉了東王楊秀清。楊秀清一死,天京徹底亂了,韋、秦二人在天京濫殺了兩萬多人,洪秀全把控不了局勢,他沒有那個能力,韋、秦兩人也不怎麼鳥他。


石達開聽聞了天京事變,率軍回京,幫助洪秀全穩定了天京局勢,又除掉了韋、秦兩位太平天國元老。

元老死得多,權力真空就越大,石達開立有穩定局勢之功,又是當初金田起義的元老,軍中威望又極高,按照道理,應該是他出來執掌權柄,可是洪秀全不樂意了,好不容易弄死了楊秀清,還賠上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又要來個石達開,他最終還是個“跳大神”的。

洪秀全不樂意,就重用了自己的兩個族兄弟爲王,在朝中牽制石達開,石達開不樂意了,老子好歹是一路打過來的,建功立業確立的地位,憑什麼讓幾個前幾天還在田裏插秧的人來管老子,就因爲他們姓“洪”?


石達開決定出走天京,不甩洪秀全這個神棍了,他一下就帶走了幾十萬太平天國的軍隊,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並不是石達開的嫡系,有原來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的部下。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有名的將領,名聲很大,但是他有雄才無大略,處事衝動不計後果,他的出走其實是給洪秀全壓力,自己根本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戰略。

石達開一路向前,走一路打一路,人數是越打越少,一部分是被清軍剿滅,一部分是部下逃跑,主要是逃回了天京,重回太平天國。

究其原因,石達開的出走,沒有給部下一個正確、清晰的目標,只是盲目的出走,這對軍隊的士氣影響非常的大,好歹在太平天國還有句“均田地”的口號;石達開出走打的還是太平天國的旗號,卻完全與太平天國沒有任何聯繫,得不到任何後勤補給,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打拼。


石達開要打拼沒有問題,關鍵是他還不敢自立山頭,別說稱帝了,連個王的名號都不變,這就給部下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覺,他們還是太平天國的人,卻得不到太平天國的承認,翼王石達開已經被太平天國遺忘和拋棄。

軍隊對石達開的失望越來越深,不說升官發財了,就連個基本的溫飽都混不到,連翼王自己都沒有個目標,下面的人跟着就更是沒有希望,於是很多的人漸漸的對石達開的出走產生了懷疑。

有了懷疑就有了分離,在部將楊輔清、朱點衣的帶領下,成建制的石達開部署離開了他,重新回到了太平天國。

另外一方面,在楊秀清死後,石達開出走後,太平天國的後起之秀李秀成、陳玉成等還是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甚至把曾國藩的江南大營都端了,這些“迴光返照”的利好消息又刺激了石達開的部署,更認爲石達開的出走沒有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