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根一跃成为“屌丝英雄”其实始于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张靓颖等人的成功让草根也有了明星梦,网络的发展也让他们终于可以一试身手,当年就有不少草根歌手靠网络歌曲走红,杨臣刚就靠《老鼠爱大米》赚了两个亿。另外,当年娱乐圈自身也在解构,明星的尺度越来越大,比如当年蒋雯丽拍了一个广告,出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还能这样玩。

原标题:2006年,华语娱乐圈解构元年:胡戈恶搞陈凯歌,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华语娱乐圈有三个特殊年份:

2004年是流行乐大爆发的一年,新生代4大天王“周王林陶”正式成军,刀郎横刀立马“阵斩”周杰伦举世皆惊;

2005年是网络歌曲大爆发的一年,继《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后又出神作《芙蓉姐夫》、《香飘飘》、《求佛》、《猪之歌》、《秋天不回来》等等,管你是天团SHE还是天王周杰伦,统统给老子下马。

有意思的是连天王刘德华也接着这股网络歌曲风潮走红了一首歌——《练习》,这首歌2002年就发行了,2005年突然爆火。

香香,多少80后的白月光啊

再一个特殊年份就是2006年——华语娱乐圈解构元年!

背景

2006年是网络大爆发的一年,这一年台式电脑(大头电脑)开始走进普通家庭,液晶显示器正在普及,笔记本还是奢侈品,一年后大头电脑彻底落伍,液晶成标配,到2008年液晶市场被笔记本抢走十之八九,时代发展真的太快了。

网吧也在这几年迅速扩张,又在两三年后迅速没落。

网络的极速发展也让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Walkman正式走下历史舞台,mp3开始大行其道,手机彩铃成热门话题,歌曲下载成了一门生意,好多小门店专门给人mp3下载歌曲,一首歌10块钱,坑了多少小年轻?

与此同时网络的便利给草根大众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表达平台,英雄不问出处,有些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在新时代大干一场了!

东风吹战鼓擂,我是草根我怕谁!

解构元年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草根的迅速崛起!

草根一跃成为“屌丝英雄”其实始于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张靓颖等人的成功让草根也有了明星梦,网络的发展也让他们终于可以一试身手,当年就有不少草根歌手靠网络歌曲走红,杨臣刚就靠《老鼠爱大米》赚了两个亿。

到了2006年网络歌曲继续发力,甚至有跟大明星分庭抗礼的去世,当年的爆款歌曲现在听来仍然经典:

香香:猪之歌、香飘飘;

王强:秋天不回来;

誓言:求佛;

王麟:QQ爱;

黑龙:新回心转意

汤潮:狼爱上羊;

郑源:一万个理由;

庞龙:你是我的玫瑰花。

另一方面草根视频也在这年崛起,不少人以此成名,最著名的就是胡戈、后舍男孩、羌族双煞(杨迪)、B哥。

这些人都是对经典进行恶搞,当年引起过巨大的争议,比如胡戈就被陈凯歌大骂: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杨迪恶搞新白娘子传奇经典片段,也被粉丝追着骂了好久,B哥更传奇,以“屎”成名令人“屎”料不及,其捞偏门的手法现在人也接受不了。

舍得一身剐,敢把明星拉下马

这一年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明星开始走下神坛。

过去大众对明星是盲目崇拜,尤其是港台明星,随便一个四五线艺人来大陆演出都趾高气扬人气爆棚。

2003年以后港星北上,大众开始频繁地见到各路明星,神秘感迅速消失。

港星北上直接导致了内地女艺人快速崛起,内地小生紧随其后。《还珠格格》大爆后赵薇成为第一个人气不输任何港台艺人的内地女星,我们大陆也能出顶级明星,为什么还要仰望港台?

网民对明星不仅不再仰望还公开调侃揶揄,其中的典型代表有两个,一个是胡戈恶搞陈凯歌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无极》2005年12月15日上映口碑稀烂,陈凯歌暗讽不是电影烂是观众烂,你们看不懂!

胡戈对《无极》进行重新剪辑搞出了《馒头》,放到网上受到网友追捧,风头完全盖过了《无极》,气得陈凯歌大骂“做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这次网友不再盲目吹捧大导演,而是站在胡戈这边摇旗呐喊,甚至还恶搞了陈凯歌,“做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成为当年最红的网络金句。

这可是斩获过戛纳大奖的顶级导演,内地三大导之一的大牛人啊,网友不买账了。

有意思的是早已功成名就的张艺谋、陈凯歌在这个时候跌落神探,一向玩“低俗”的冯小刚则悄悄走向了神坛,真是莫名讽刺。

另一个代表就是单行道乐队的网红歌曲《猪都笑了》。

胡戈还仅仅是恶搞导演作品,《猪都笑了》则直接点名嘲讽明星,这首歌如果现在发布估计至少要打10来个官司,部分歌词如下:

芙蓉姐姐说她情人多,木子美就笑了
木子美说她会做秀,柯以敏就笑了
柯以敏说她会炒作,宋祖德就笑了
宋祖德说他票房高, 陈凯歌就笑了
馒头馒头血馒头, 无耻到这地步!
陈凯歌说他的无极好,胡戈就笑了
馒头馒头血馒头, 无耻到这地步!
陈凯歌说他的无极好,胡戈就笑了
郭德纲说他会搞笑,周星驰就笑了
周星驰说他会唱歌,单行道就笑了!
单行道说他很偶像,周杰伦就笑了
周杰伦说他年纪小,花儿乐队就笑了
嘻嘻唰唰嘻唰唰,东抄抄西抄抄
花儿乐队说他那是原创,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全民内涵,过把瘾就死

2006年最火的两款网络产品,一个是百度贴吧,一个是各路论坛,主要是猫扑和天涯。

贴吧、论坛的繁荣不光催生了不少“网络英雄”,也进一步拉低了明星地位。

当年的天涯论坛两大最热板块,一块是历史,对不少历史人物进行了各种翻案,连秦桧都快成“一代名相”了。另一个板块就是娱乐八卦,明星大量绯闻八卦被扒,原来高高在上的明星在网民嘴里成了找干爹、认干妈、被黑社会打压、遭地头蛇欺负的“小瘪三儿”。

贴吧的兴盛进一步加速了娱乐解构的步伐。最典型的两位明星就是李毅和李宇春。

李毅因为“天亮了”、“我的护球像亨利”等名言催生了李毅贴吧,李毅吧就是大名鼎鼎的“帝吧”,该吧2002年建立,2004年逐渐开始有了“内涵”的迹象,到了2006年帝吧内涵风成功出圈,引领了一个全民内涵的时代。

李毅只是在贴吧被一顿内涵,李宇春的内涵则覆盖全网,当年喜提“春哥”封号,这个外号一叫就是十几年,各种内涵图层出不穷,网络流行语如“春哥真汉子,铁血史泰龙”遍布于网络的各个角落。你不内涵春哥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饭圈初显:拯救大兵瑞恩

粉丝追星的现象一直存在,但以前大多数是个体行动粉丝很难抱团,2006年饭圈开始初具模型。

这个时候饭圈开始有了自己的称号,比如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张靓颖的粉丝叫“凉粉”,周笔畅的粉丝叫“笔亲”。粉丝也给偶像起代号,李宇春叫“春春”,周笔畅叫“笔笔”。

这些称号一出来好多老人听不明白,一度以为是黑话,别人给他解释后还是不能接受:要这么说古巨基的粉丝叫什么?

2006年起为雪花应援、打投、刷票、控评、洗白的粉圈逐步形成壮大,到现在已经近乎邪教。

属于中国的“嬉皮士”年代

解构必然包含一个主题:解放!

这个解放当然是内心解放,是欲望解放,所以2006年的娱乐圈一地鸡毛,明星偷拍、走光,娱乐圈潜规则层出不穷。

当年阿娇就被人偷拍更衣室换衣视频还发到了网上,搞得英皇很愤怒;

明星替身不再甘居人后,邵小珊公开自己是章子怡《夜宴》裸替,还爆料范冰冰冯小刚糗事轰动一时;

女星谢雨欣公开承认自己被富商包养,一度引起争议;

跟这些相比“宅男女神”的兴起似乎更加重要,好多草根女生通过游戏代言、写真、广告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一代人的梦中情人,有些甚至比明星还受欢迎。

小编至今仍对当年代言某游戏的丁贝莉念念不忘:

“宅男女神”之后是“足球宝贝”,张馨予、刘雨欣都吃了这波红利。

欲望解放最重要的就是性解放,代表人物就是“作家”木子美。

木子美从2003年开始在网上连载散文诗歌大谈性事,更公开畅谈无数次“一夜情”经历成为焦点人物,2006年木子美还出书了,当年还被主流媒体口诛笔伐,好多网友嘴上骂得狠身体却很勤快,到处找电子读物先睹为快。

另外,当年娱乐圈自身也在解构,明星的尺度越来越大,比如当年蒋雯丽拍了一个广告,出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还能这样玩?

广告词如下:

孩子:“妈妈,长大了我要娶你做老婆。”
蒋雯丽:“什么?”
孩子:“我要娶你。”
蒋雯丽:“那爸爸呢?”
孩子:“我长大了,爸爸就老了。”(两人很幸福拥抱在一起)

这广告能播出你敢信?还真的播了。

当然,所谓“娱乐圈解构”并不是一味拉低明星,一些明星地位不降反升,比如黄家驹、林正英,生前在娱乐圈最多算一流吊车尾,到了网络时代跃升顶级巨星甚至接近封神,说到底这都是网民自己的选择:喜欢的人多你自然就是巨星。

14年过去了,我很怀念那个年代,跟2006年相比现在的娱乐圈简直就是精神荒漠,贫瘠的可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