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泰王杯”中国散打VS职业泰拳争霸赛,泰方为了挽回上一届对抗赛中惨败所失掉的颜面并为了迎接泰国国王的生日,赛前做了全心的投入和针对性的准备。

那场比赛十分惨烈,含格日乐图、苑玉宝在内的4位散打名将纷纷败北。灰暗中,唯有王三侦一人绝地反击,战胜了强大的泰国选手,守住了中国散打在那次对抗赛的尊严。

因此,先前在国内略显“默默无闻”的王三侦一战成名,从此被粉丝们称为“绝地武士”。

世界冠军杨金强

王三侦是河南项城人,圈内人对他的评价是性格桀骜不驯,但人很好。

1996年,16岁的王三侦开始学习散打。短短两年后就以超群的实力入选河南省散打队。

本是和柳海龙、苑玉宝等散打名将同一时期的实力战将,但那时的王三侦却略显“默默无闻”,全国比赛中最好的成绩仅仅是第三名。

并非是王三侦实力欠佳,而是由于当时他前往武汉读书,因此未能继续参加其他比赛,所以令他的名字在当时罕为人知。事实上,王三侦的实力要远远大于他当时的名气。

也正是因为当时在武汉读书,那时的散打王争霸赛正火遍了大江南北,造就了柳海龙、宝力高等一系列散打明星。但由于学校未能给王三侦报名参赛,让王三侦至今深感遗憾。

尽管如此,王三侦却也得到了其他收获。

大学期间,王三侦练过一段时间的泰拳,并参加过几次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的泰拳比赛。这让他对泰拳了如指掌,也因此帮助他在比赛中大胜泰国选手。

这段练习泰拳的经历对王三侦来说很重要,他将泰拳的硬朗和部分特点与散打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到后来,圈内人一致认为,王三侦是开创泰式散打雏形的第一人。

那次比赛,散打为何惨败?

赛后,王三侦回忆总结,自己高估了对手的实力。“他的拳好像还没有我的重,最大的优势是体能好,腿很重。如果一开始我趁体力好,接腿以后用反身肘,是有可能KO他的。”

当被问及中国散打在那次对抗赛中为何会惨败时,王三侦认为,主要是输在节奏上,而自己赢也是赢在了节奏上。

“散打和泰拳是两个节奏,一快一慢。散打速度快,摔法好,但由于国内的比赛环境和规则,散打的节奏过快,导致体力很快就会被消耗掉。而泰拳的节奏控制比较好,最重要的,是打击能力强,重击多,体能很出色,技术有杀伤力。”

但王三侦认为,因为规则问题,散打和泰拳的风格特点截然不同。如果仅仅是为了针对泰拳,后来参加中泰对抗赛的散打队员们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变强了,虽然赢了比赛,但有一部分人由于速度和节奏变慢了,在国内的散打比赛中成绩并不太好。

2002年第三届中泰对抗赛时,王三侦由于身体原因谢绝了参赛邀请,心甘情愿以自己少有的泰拳风格为参赛队员当陪练。在那次对抗赛中,中方总结先前失利后一雪前耻,6:1大胜泰拳。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