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之後的溥儀並非是直接被趕出了紫禁城,而是繼續受着北洋政府的優待,當然這也是他退位的條件。清政府雖然當時已經是搖搖欲墜了,但還是有着一些基本的控制力的,如果他不放手的話,革命黨的人還是真的不好處理。那麼革命的勝利也不會這麼快就到來的。所以清帝雖然是退位了,但是該有的保障也還是該有的。每年的開支都得是北洋政府來提供,而最主要的是,清室不用搬出紫禁城。

退位之後的溥儀日子過得也還算不錯,畢竟在那麼大的院子裏不愁喫喝的還有人保護,雖然他已經不是皇帝了但是大家對他依舊也還是很恭敬的。該有的禮節是也是一樣都不少的。而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在1924年那年是徹底的結束了。當時第二次的直奉戰爭打響,吳佩孚和曹錕的直系軍隊控制着北京政府,曹坤也是擔任着總統一職位。他們Nederland對手主要就是作爲奉系的張作霖軍閥。交戰期間馮玉祥卻是突然的倒戈,帶着幾千號人回了北京,發起了政變並趕走了曹錕,組建了臨時內閣。

趕走曹坤之後的馮玉祥覺得還是不過癮,想到了那個故宮裏面還有一個清遜帝,就感覺氣不打一處來。於是他又提議將溥儀等人趕出故宮,而這個決定也是很快的就通過了。於是他就派遣手下去處理這事兒。1942年的11月的一天馮玉祥的手下帶領着軍警闖進了神武門,並把門口的護衛繳了械。他將新的五項優待條件給拿了出來。讓溥儀簽字,溥儀和一衆的清朝遺民再三的交涉,希望可以延期出宮。可是鹿鍾麟是用很堅定的語氣要求他們必須三個小時全部離開故宮。

等溥儀這羣人還想着繼續交涉的時候,鹿鍾麟直接是拿着兩顆手榴彈進來了,充滿殺氣的說:“簽字!”就這樣在脅迫下的溥儀也是渾身顫抖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父親栽灃聽說了這事之後氣的是差點沒暈過去。口裏還不聽嚷着“完了,大清完了。”當天的下午三點,溥儀帶着衆人在衛兵的護送下離開了故宮,路過神武門的時候他的眼淚再也是止不住了,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的經過神武門了。離開故宮之後的溥儀暫時是住在了醇親王府裏,不過事情還遠遠的沒有結束,畢竟作爲一個曾經的皇帝政治身份還是相當高的。

之後的事也證明了,或許直接將溥儀趕出宮並不是件好事。離開故宮的他安全保障是小了很多的,但是卻更加的自由了,民國政府對他的控制也弱了下來。在日本人的策劃下,他一步步的走進了日本人的圈套中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