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NAOC)的潘志琛和李迪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運行着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研究表明M92A以每秒316.5轉的速度旋轉,並與一顆比太陽輕的恆星共軌道,其質量爲0.18個太陽質量。這並不是大射電望遠鏡第一次遇到M92A,它的1640英尺(500米)的碟狀物在2017年10月9日發現了脈衝星的誘人證據,而且它的採光面積是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兩倍,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人們預計,FAST將提高我們對正在銀河系周圍活動的脈衝星的認識。

中國的5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FAST)在梅西耶92號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脈衝星,梅西耶92號是大力神星座中距離地球約27000光年的球狀星團。

Fast又名天眼,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平塘縣境內的天然溝壑。這並不是大射電望遠鏡第一次遇到M92A,它的1640英尺(500米)的碟狀物在2017年10月9日發現了脈衝星的誘人證據,而且它的採光面積是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兩倍,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人們預計,FAST將提高我們對正在銀河系周圍活動的脈衝星的認識。

根據這項新的研究,這個快速旋轉和脈動的物體,有兩個名字——PSRJ1717+4307A和M92A,這兩者形成了一個日食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在這個系統中,一個恆星從伴星中吸取物質。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NAOC)的潘志琛和李迪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運行着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研究表明M92A以每秒316.5轉的速度旋轉,並與一顆比太陽輕的恆星共軌道,其質量爲0.18個太陽質量。

利用FAST,研究人員觀察到雙星系統中的兩個日食事件,一個物體從地球的角度從另一個物體前面經過。研究顯示,一次日食持續了5000秒左右,第二次日食在1000到2000秒之間到達,持續了500秒。M92A被稱爲毫秒脈衝星,是運動稍慢的脈衝星的增強版。毫秒脈衝星是高度磁化的中子星,它以不到30毫秒的速度快速旋轉。

自從1967年劍橋大學的研究生、天文學家Jocelyn Bell Burnell發現了第一顆脈衝星以來,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就發現了數千顆這樣的恆星加速星,其中一些聚集在銀河系平面上——這個區域是盤狀星系的大部分質量所在-還有一些人居住在環繞我們星系中心的球狀星團中。

普通的脈衝星在一顆大質量恆星生命結束時出現,其峯值是一次超新星爆炸,在塵埃尾跡留下一具被稱爲中子星的恆星屍體。這些中子星很小,其質量相當於從一個到幾個太陽的任何地方,其直徑只有20到24公里。然而,它們在尺寸上的不足彌補了速度上的不足,因此它們每秒就能完成幾次旋轉。

如果中子星周圍潛藏着磁場,來自中子星本身的帶電粒子就會被纏住,導致中子星每隔幾秒或更短的時間在燈塔狀的光束中爆炸電磁輻射。這些閃爍的磁中子星被稱爲脈衝星。然而,毫秒脈衝星的移動速度要快得多,它通過吞噬超新星爆炸後倖存的伴星的氣體,使物質在落到中子星周圍的圓盤上之前,以每秒數百次的速度旋轉。根據國家射電天文觀測站的數據,在這個過程中,該系統以X射線雙星的形式可見。當吸積結束時,中子星以毫秒射電脈衝星的形式出現。

在像梅西耶92這樣的球狀星團中,情況有點不同——恆星緊密地聚集在一起,使得古代中子星更容易與其他恆星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正常的恆星雙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