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所知,黑水城所出西夏經濟類漢文文獻56件,其內容包括南邊榷場使文書、借貸文書、馬料文書和各類賬目等,這對於研究西夏經濟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近年來,蘊藏於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中的珍貴史料與其他各種史料相互配合,在西夏曆史研究中發揮了證史、補史的作用,爲許多歷史疑團的破解帶來了新的契機。

110多年前,黑水城文獻的發現,爲西夏研究帶來了新的曙光。今天,在數量龐大、價值珍貴的黑水城西夏文文獻之外,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的價值,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

漢文文獻價值珍貴

西夏於1038年建國,1227年爲蒙古大軍滅亡。在190年的時間裏,西夏先後與北宋和遼(契丹)政權、南宋和金政權鼎足而立。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元朝人修史時並未給西夏修一部專史。對西夏曆史的記載曾主要依附於元代所修的三部正史,形成了《遼史·西夏外記》《宋史·夏國傳》和《金史·西夏傳》。此後,雖然清代學者曾做過西夏史料的蒐集整理工作,編成了《西夏書事》等書,但並未根本改變西夏曆史模糊不清的整體狀況。

西夏曆史長期“面目模糊”的這種狀況,由於黑水城文獻的發現得到了明顯的改變。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荒漠中的黑水城遺址發現了黑水城文獻。黑水城文獻由西夏文、漢文及其他民族文字的文獻組成,爲研究西夏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提出,在黑水城出土文獻中,西夏文文獻佔大多數,對於這些西夏曆史的珍貴文獻,我們應重視對其的翻譯、整理、利用和研究。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黑水城出土文獻中的大量漢文文書,這些文書數量可觀、內容豐富,包括了多種世俗和宗教文獻。世俗文書包括了西夏、宋、金、元幾個朝代,甚至還有更早時期的文獻。

在科茲洛夫之後,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等也曾到黑水城遺址盜掘。中國學者在調查、發掘這座遺址時也取得了重大收穫。由於這些原因,黑水城漢文文獻被分散收藏在俄國、英國、中國等多個國家。隨着《俄藏黑水城文獻》《英藏黑水城文獻》《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等的陸續公佈出版,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逐漸向世人展現出豐富的內涵。

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整理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由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孫繼民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於2011年立項,2014年結項。該項目在整理過程中一直遵循三個原則:儘量反映文書原貌、儘量輔助內涵理解、儘量揭示認知過程。

爲破解歷史疑團提供新契機

近年來,蘊藏於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中的珍貴史料與其他各種史料相互配合,在西夏曆史研究中發揮了證史、補史的作用,爲許多歷史疑團的破解帶來了新的契機。

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院長杜建錄介紹,西夏建國之後承襲前代,在地方設州置郡。清人吳廣成在《西夏書事》裏記載了這一情況。但由於該書沒有註明史料來源,學者長期不能確認西夏是否設郡。而黑水城西夏漢文文書中明確記載了“鎮夷郡”,爲西夏在地方設郡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在宗教方面,俄藏黑水城漢文佛經文獻中,西夏刻本、寫本數量龐大,總數多達240種以上,其中有明確西夏紀年的27種,且包括了多種頗爲珍貴的西夏新譯佛經。

目前所知,黑水城所出西夏經濟類漢文文獻56件,其內容包括南邊榷場使文書、借貸文書、馬料文書和各類賬目等,這對於研究西夏經濟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榷場是古代各政權在邊境地區設置的互市市場。榷場貿易在西夏的社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黑水城所出17件西夏漢文南邊榷場使文書的公佈,推動了學術界對西夏及同時期榷場問題的深入研究。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瑞青表示,通過對夏金榷場交易物品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宋、夏、金榷場之間存在明顯的貿易互動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實現了南北貨物間的流通。

杜建錄還舉例說,在經濟方面,西夏法典規定了放貸利息,其中有“一緡收利五錢以下,及一斛收利一斛以下”的文字。這條史料在學術界曾有不同理解。通過研究黑水城漢文西夏天盛十五年貸錢文契,可以推知一緡收利五是日息,一斛收利一斛則爲年息。

學者表示,如果把黑水城西夏漢文文獻與西夏文文獻、傳世史書中對西夏的記載,以及西夏考古材料相結合,將可以形成更爲充足的多重證據,從而深化對於西夏的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