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雍正通寶就是雍正年間的錢,乾隆通寶就是乾隆時期的錢。那麼,開元通寶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銅錢嗎?答案是否定的!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自宋以後,皆先有年號而後有錢文,唐之開元,則先有錢文而後有年號。”

原來,唐開元通寶是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開鑄的,“開元”其實是開闢新紀元的意思。

《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開元通寶之前的銅錢,通常以銖爲單位,二十四銖爲一兩。開元通寶則改用兩、錢、分、釐的十進位法:從此,“錢”成了重量單位,十錢爲一兩,從而結束了錢幣以重量爲錢文的歷史,開始變得抽象化、符號化,這是秦始皇統一貨幣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貨幣改革。

另外,開元通寶四個字,出自大書法家歐陽詢之手。《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開元錢之文,爲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單從藝術性上來講,就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了。

把開元通寶說成銅錢也不完全正確,因爲它的幣材多種,除銅以外還有金、銀等。而且開元通寶並不只是唐朝的錢幣,在五代、宋初也鑄造過開元通寶,到了清雍正年間兩廣偏遠地區的市面上還有大量“開元通寶”流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