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兩支隊伍在井岡山會師的時候,人們發現,由於朱德率領的部隊基本都是起義的國民黨正規軍,因此多數都穿着當年北伐軍的軍裝,而毛澤東率領的紅軍由於集合了安源路礦工人,平江、瀏陽農民義勇軍等多支工農武裝,因此服裝五花八門。當時,紅軍一舉消滅了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2混成旅郭鳳鳴部2千餘人,繳獲了郭設在縣城裏的服裝廠,並將廠裏的工人們組織起來,加班加點爲紅軍制作新軍裝。

大家好,我們的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27年8月1日,隨着南昌起義的槍聲,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從舊軍隊的壁壘中破繭而出。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湘贛邊的羅霄山脈,拉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當兩支隊伍在井岡山會師的時候,人們發現,由於朱德率領的部隊基本都是起義的國民黨正規軍,因此多數都穿着當年北伐軍的軍裝,而毛澤東率領的紅軍由於集合了安源路礦工人,平江、瀏陽農民義勇軍等多支工農武裝,因此服裝五花八門。
紅軍靠繳獲的土布建立了第一個服裝廠
此後,雖然紅4軍成立,但由於經濟條件所限,紅軍一直沒有一套統一的,可以與國民黨軍和地方農民武裝區別的制式軍裝。1928年紅軍佔領遂川縣,當遂川老百姓高唱着“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工農紅軍來到了,又分穀子又分田”的歡樂歌謠時,紅軍意外的在縣城內繳獲了100多擔土布,並用這些土布在井岡山茅坪桃寮村建立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所被服廠。
很快,紅軍軍需處參照蘇聯紅軍軍服式樣,初步設計了具有革命特色的軍帽、軍服。其中,軍帽爲小口棉布縫製的有沿八角帽(列寧帽),加上位於帽額中心的紅色布質五角星帽徽,帽檐採用雙重布車成夾舌,中間以竹篾掌開。軍服的上衣爲中山裝式,開襟翻領,領口佩紅色領章,領上加黑邊,衣襟兩旁上下是4個有蓋的口袋,下邊還有兩個斜口袋袋身在裏面。軍褲爲西裝式軍褲,下打綁腿,便於在山地長時間行軍。
長汀縣城裏的服裝廠,幫助紅軍完成了第一次換裝
雖然有了屬於自己的軍服樣式,但在國民黨軍的嚴密封鎖下,要想靠“僅有兩千人口,產谷不足萬擔”的井岡山區提供數千套軍裝,根本是不可能的。紅軍直到1929年3月離開井岡山,到達閩粵邊人稱“小上海”的重鎮——長汀縣城,才第一次有了全體換裝的機會。當時,紅軍一舉消滅了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2混成旅郭鳳鳴部2千餘人,繳獲了郭設在縣城裏的服裝廠,並將廠裏的工人們組織起來,加班加點爲紅軍制作新軍裝。當紅軍部隊離開長汀縣城時,已經趕製了4千套,能夠做到每人一套了。
不過,隨着後來國民黨軍接二連三的“圍剿”和經濟封鎖,再加上紅軍從數千迅速擴充到數萬,一直到長征前夕的30萬,軍裝供應再度緊張起來,很多時候只能給新兵先換上一頂帽子。雖然紅軍在各根據地裏建立了服裝廠,後勤部門還通過戰場繳獲、打土豪沒收、安排情報人員到敵佔區購買等多種方式解決布料問題,卻無法跟上紅軍迅猛的擴張勢頭,只能勉強保證指戰員每人1套夏裝,洗衣服的時候穿着下河,然後再上岸站着曬乾。
爲了實行全民族的抗戰,忍痛換下了紅軍軍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面抗戰開始,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與國民黨軍浴血拼殺了近10年的紅軍,不得不暫時捐棄前嫌,將槍口轉向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宣佈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937年10月,南方八省近萬紅軍游擊隊先後被改編爲新四軍。
儘管官兵們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但面對在華北和淞滬戰場上咄咄逼人的日寇,也只能脫下昔日的戰衣,將他們小心折疊起來,揣在懷裏。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