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因为野心越变越聪明,有的人因为野心智商却下了线,宋襄公属于后者。当他曾号召卫国、曹国、邾国这几个小国拥立了齐国的国君后,他的野心有些膨胀,已经膨胀得认不清形势了。他想称霸诸侯,结果诸侯给他上了一课。

01惨痛的教训

宋襄公想称霸,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攻打郑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因为他认为郑国不支持他,不听他的话,就要教训一下,杀鸡给猴子看。其次,郑国也是个小国,好拿捏。就打他一下,立一下威。

他打郑国,楚国不干,因为郑国是楚国的盟国啊,楚国要救郑国,于是就出兵攻宋国。楚国玩的是围魏救赵的策略,我打你宋国,你宋国自然就无力去打郑国了。

于是,两国开战。最后的结果是,宋国输了,楚国赢了,宋襄公还在这一战中受了重伤,亲信也死完了,输得很惨。

02宋楚开战

宋楚开战,是历史上典型的一个笑话战例。这一战,宋襄公给世人讲了个笑话故事。

他把自己整成了一个笑话。历史上有名的泓水之战就在宋楚两国间发生。故事发生是,宋国军队早早的列好阵在泓水边,楚军要渡过泓水和宋军交战,在楚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宋襄公的司马子鱼就建议:“公爷,这个时候派兵打楚军,楚军肯定不好还击,我军可以打败他们。”宋襄公摆摆手:“不用。”

当楚军都过了河,在整队形时,子鱼又建议说:“公爷,这个时候楚军还没整好队形,兵力还没完全恢复,我们打他一下,他们应该是手忙脚乱的。”宋襄公同样摆哈手:“不用。”

等楚军一二三的口令搞完了,士兵的精气神也上来了,两军开始交战,宋军一边倒的败。这就是泓水之战,就一战宋国被楚国搞定。

03这一战的后话

当宋国的老百姓都埋怨他们的国君时,死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大臣亲信,宋公爷也出来解释解释。公爷的解释就是说:“我们是君子之国,讲仁义,讲仁义呢就要做到不打受伤的士兵,不依靠地形取胜,楚军都没布好阵,怎么好攻击人家嘛。”

原话就是: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听到这种解释是气得不行,抱怨说:打仗就要取胜,怎么能胜怎么打,跟敌人讲仁义礼仪还打个屁啊,不如直接投降还好些。

对于宋公的解释,只有一个人为他说了句话,孔子说:礼失求诸野。

关键是宋公这一仗后,宋国国力变弱,他本人也因为受了伤,没多久就仙逝了。

04宋襄公的后话

宋襄公在战场上讲仁义礼仪,是出于什么动机呢?

猜想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他们宋国是殷商的后代,有殷商贵族的骄傲,所以这种骄傲成了习惯,因为殷商自立国至宋都是一直以礼仪之邦。他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周朝建立后,让商的后代立宋国,准许他们用天子的音乐和礼仪,摆谱有渊源。二是宋襄公本人确有礼仪之风,他在太子时就曾跟他爹说,他要让出太子位给他的哥哥,他的哥哥目夷为了避开这事都跑出去躲起来,才没让成,后来他继位后,还让目夷出来当他的相,许以重任。从这点来说,有礼仪之风。三是被称霸的野心蒙了双眼,想拿出点风范出来,让世人服气。只是摆姿态的时机不对。

05结语

从整个事件来看,宋襄公被自己的野心蒙了心智。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宋襄公想称霸时的条件完全没有。他在要打郑国前,他哥目夷、司马子鱼都是强烈反对,他们看到了事实,宋国的能力完全不够,所以他们说:”如果打郑国,我们会自取其祸啊。“

宋公想称霸,是因为他联络卫、曹、邾三国,带着三国的军队,跟齐国干了一仗,把齐国当前的国君给灭了,把齐桓公时的太子齐孝公扶上了位,就没看到事实了。实际的事实是什么呢?他当初联系各诸侯国,要出兵打齐,扶齐国太子公子昭回国继位时,除了三个小国,没一个国家理他。他的国力和威信都不够分量。

然后他成功了后,也没分析下原因,你一个小小的宋国,哪怕是三国的兵力都不够齐国的兵力打,他能打赢,是因为齐国的国内贵族支持公子昭,宋襄公算是顺势而为,但宋公以为是他的实力让齐国听他的,这完全是个人错觉啊。

楚国和齐国是当时的强国,有一战之力,宋国拿什么去跟楚国较劲,况且楚国人家还有五国联盟,但是宋公敢,并且还想让楚国听他的。这就是宋公没认清形势,有些膨胀过头。明显的实力不够想张狂。

所以,宋公因干了一件自以为了不起的事,没认清形势,自以为本领超强,可以天王盖地虎,实则他还是做宋桓公的助手比较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