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簡單—隨緣

最近,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簽名變成了:留下的越來越重要,重要的越來越少。

我對此深以爲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朋友的定義越來越窄,曾經一起玩玩樂樂的朋友們,好像沒有必要的聯繫後,都在時光中漸行漸遠,變成了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緣分可以安慰一切,豐子愷說:仔細想來,無論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萬萬的“緣”所湊合而成,缺了一點就不行。世間的因緣何等奇妙不可思議!

緣來相遇,緣走分離。欣喜相伴的緣分,珍惜、溫暖着走過生命的某一段旅途,安然接受離別,彼時微笑着揮揮手,把回憶放心中。

不執着,不貪戀,只感激,然後奔向未來,各自安好。

02簡單—大方

成熟的人簡單大方,是歷經世事後的圓融和通達。不糾結,不計較,不是失望之後不得已的“算了吧”,而是格局帶來的距離差。

正如豐子愷的這句相對論: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曾經有筆會問楊絳先生:“您是在開明家庭和教育中長大的“新女性”,和錢鍾書先生結婚後,進門卻需對公婆行叩拜禮,學習做“媳婦”,連老圃先生都心疼自己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寶貝女兒,在錢家做“不花錢的老媽子”。楊先生,這個轉換的動力來自哪裏?”

楊絳先生說:“我由寬裕的孃家嫁到寒素的錢家做“媳婦”,從舊俗,行舊禮,一點沒有“下嫁”的感覺。叩拜不過跪一下,禮節而已,和鞠躬沒多大分別。”

夫家和孃家的習俗差異,糾結了現在很多女孩子的心,楊絳先生年輕時,正是更加厚重的舊傳統與新思想並存的時代,她不計較,因爲除了她愛錢鍾書之外,她的心和世界都很大,她要教書,要學習(她終生愛讀書並樂在其中,47歲還自學西班牙語並翻譯了《堂吉訶德》),要管錢鍾書的起居,要管孩子,夫家那偶爾的禮節,實在分不了她多少心去計較。

一頭大象是注意不到一隻螞蟻的。當自己成了大象,除了頑痼舊疾之外,對於一般的習俗,何不把它看成一隻小螞蟻呢。

03簡單—一心一用

弟子問慧海禪師:“您能夠活得如此自在灑脫,究竟您有什麼地方與衆不同呢?”

禪師答:“沒什麼,若一定說有,那便是我覺得困了便睡覺,覺得餓了便喫飯。”

弟子不解,問:“每個人都是這樣,這又算什麼與衆不同的呢?”

禪師笑答:“當我喫飯的時候,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不想,而只是在喫飯,喫得心滿意足;當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噩夢,睡得輕鬆安然。”

很多人喫飯的時候想工作,睡覺的時候數綿羊,數着數着想羊肉火鍋,看書的時候想着發朋友圈,本該休息的碎片化時間被擠壓出來看書,恨不得一天有30個小時,一顆心掰成幾份,把身上每個毛孔都調動起來體驗這個世界。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寫的很好:天生下的萬物沒有棄擲,什麼都有它各自的特色,石塊的冥頑,草木的無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機。

世界的智慧,含在一草一木中,含在每一件簡單的工作中,眼界何必捨近求遠呢。

試想,如果當初李白路過象耳山下時,正拿着手機刷視頻,腦子裏想着晚上喫什麼,他還能注意到溪邊那個正在磨鐵杵的老太太嗎,還能夠悟出堅持的意義嗎。

世界就在身邊,做個有心人,一心一用,足矣。

04簡單—舒適

《道德經》提醒我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要想長久,就要懂得知足知止。

張愛玲在《中國人的宗教》中也提到:有如中國畫上部嚴厲的空白——不可少的空白,沒有它,圖畫便失去了均衡。不論在藝術裏還是人生裏,最難得的就是知道什麼時候應當歇手。

成熟的人,有自己的審美和風格,不跟風攀比,選擇舒適而適合自己的衣物。

不衝動消費,只買自己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善待自己的身體,喫飯七分飽,營養搭配均衡,不隨性地胡喫海喝,學會區分各種食物的卡路里,不買高熱量零食。

鍛鍊身體,身體沒有負累,走路時輕盈鬆快,步步生風。

不把別人的看法當做信條,對過分的慾望喊停,在自律中洗禮靈魂,在節制中享受自由。

加加減減中,知止的生活輕快而舒適。

只是,正如曾經風靡朋友圈的極簡主義生活,還有多少人在踐行呢。

這一切似乎,

看似簡單,卻又不簡單。

不過走向成熟,也是走向簡單的路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