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徵和二年,有一天中午,漢武帝劉徹正躺在牀上睡覺,忽然夢見幾千個手持棍棒的木頭人朝他打來,把他給嚇醒了,他以爲有人在詛咒他,立即派寵臣、繡衣使者首領江充前去追查。

當時人對神怪詛咒之說深信不疑,武帝年老生病,懷疑周圍的人都在用巫蠱詛咒他,於是巫蠱禍起。

長安

當朝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爲贖兒子之罪,費盡心力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

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一批使用巫術害人的嫌疑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長安

徵和二年七月壬午,太子爲了自衛,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其助手黃門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太子。

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裏,回報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髦率兵平亂。

太子爲了應對,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丞相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

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皇太子,而丞相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

武帝塑像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爲太子申冤。

太子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裏,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泄露。

八月辛亥,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太子有二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太子之子、始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尚在襁褓中,倖免,後改名劉詢,是爲漢宣帝。


芳華已逝

時間一長,巫蠱事裏面就有許多疑點暴露出來,加上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經過調查發現多有不實,武帝於是知太子惶恐無他意,高寢郎田千秋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於是漢武帝幡然醒悟,立即任命田千秋爲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

漢武帝憐太子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茂陵

劉徹十六歲登基,爲鞏固皇權,漢武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漢武帝在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峯。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功莫大於秦皇漢武"。


西域大漠

然而,時過境遷,漢武帝晚年殺戮太過,頗思悔悟。李廣利伐匈奴不利,全軍覆沒,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懶,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頗有悔意。

丞相田千秋建議:很多文士都談論神仙,但都沒有成效,應當罷斥。武帝聽後說:我從前太愚蠢,受了方士的欺騙。其實天下哪有什麼仙人,全是方士們妖言惑衆。注意飲食和服藥,就可以減少疾病了。於是,便將方士全部遣散。

正當武帝爲自己從前的所作所爲深感後悔之時,搜粟校尉桑弘羊等人上書,請求派遣兵卒在輪臺屯田,並嚴敕邊郡太守、都尉,加強對邊防烽火的管理,選拔戰士,積蓄糧草。這個建議雖然有益於鞏固邊防,武帝卻沒有同意。


茂陵

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在輪臺宮殿(並非新疆輪臺)裏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爲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武帝在詔書中說:曩者,朕之不明,……興師遣貳師將軍,……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而擊車師時,……發兵,凡數萬人。……漢軍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竟師,強者盡食畜產,贏者道死數千人。

詔書接着說: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於車師千餘里……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

武帝還特別強調指出: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至於修馬復令,只是用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漢武大帝

頒佈《輪臺罪已詔》,是漢武帝統治政策的重大變化。它表明漢武帝已決心不再主動對匈奴用兵,而要注重發展農業,提倡農耕以恢復生產。

爲實現這一政策,漢武帝不但下令不復出軍,而且還在徵和四年封丞相田千秋爲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同時,還任命趙過爲搜粟校尉,推廣代田法,並下詔重申:當今之務,在於力農。

漢武帝一生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鞏固統一的西漢帝國,奠定了中華民族遼闊疆域的基礎。

但與此同時,在他統治期間,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爲盜賊,按司馬光的評價,“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而西漢王朝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同漢武帝晚而改過,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漢武帝還沒有來得及全面推行其與民休息的政策,便於後元二年去世了。其後繼者昭帝和宣帝堅持執行武帝晚年制定的與民休養的政策,因而在西漢中期出現了被後世稱頌的昭宣中興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