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坪壩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和順茶館”“特鋼能人坊”等在內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將在全區推廣,加快打造沙坪壩“楓橋經驗”升級版。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基層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多個治理主體、治理平臺和服務中心條塊分割、職能交叉,政府、社會組織和羣衆之間缺乏暢通高效的聯動機制。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戰海峯 文/圖 通訊員 曾豔玲

圖爲聚龍城社區書記何麗娟在和順茶館進行鄰里糾紛調解。

這個茶館很火,火到什麼程度呢?有人一早就來排隊等開門。“在家多喫一兩面,今天就只有看的份!”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和順茶館裏,居民劉德明邊說邊悠閒地咂一口清茶,思忖片刻,落棋:“將軍!”

和順茶館有點怪,不打麻將卻人氣爆棚。爲何?這裏的居民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和,就是和氣;順,就是順心。這裏氛圍好,走進茶館裏的都是友,大家笑臉相迎,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近年來,重慶市沙坪壩區以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十項行動爲牽引,按照“面上推進+點上打造+點面結合”,摸索治理理念、機制、體系、方法創新,將社會治理點上“盆景”逐漸轉變爲面上“風景”。

聯動羣衆聚起來

在和順茶館裏,有下象棋的、喝茶的、聊天的,還有做手工的,新老茶客在這裏相逢,他們不介意拼桌,也不介意和陌生人交流,這裏很市井化很熱鬧。

回龍壩鎮位於城鄉接合部,近十幾年來處於大徵地、大拆遷、大建設和人口轉型、產業轉型、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社會治理面臨很大挑戰。鎮黨委書記梁傑回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鎮裏主抓三件事:區裏交辦的事、接待羣衆來信來訪和指導村居搞好衛生和治安。“鎮街一級職權不多,常常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對於這一共性問題,沙坪壩區委、區政府決心解決。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基層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多個治理主體、治理平臺和服務中心條塊分割、職能交叉,政府、社會組織和羣衆之間缺乏暢通高效的聯動機制。必須從改變這些問題入手,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2019年,區委政法委會同6個部門開展實地調研20多次,召開專題推進會議10多次,聯動投入引導資金200多萬元,推動社會治理視角向下、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功能……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強了基層政府在進行社會治理過程中的話語權和執行力。

而在具體統籌中,黨的領導始終處於最關鍵的核心地位。

以和順茶館爲例。茶館首先承擔着最基礎的休閒娛樂功能,但茶館又不僅僅是茶館,這裏還融合了司法、綜治、婦聯、文化、衛生計生等10多個部門的職權,它們被巧妙地表現爲“十八道茶點”,過去羣衆遇到難題、訴求需要跑多個部門,現在只需要進和順茶館就行了。反過來,部門開展活動也不需要再上街邊巷尾搭臺子、發傳單,上茶館就行了。甚至,茶館裏還設置了接訪室,鎮領導輪流坐班,再“幹精火旺”的居民進去,喝口茶,慢慢講,多半都能消氣。

目前,沙坪壩區已基本完成194個三級綜治中心前期建設,實現全域覆蓋,1279個基礎網格規範化建設有序推進,“五員一隊”服務管理逐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四梁八柱”愈發牢固。

帶動羣衆議起來

今年,包括和順茶館在內的“樣板工程”將向全區推廣。如何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多元治理優勢,提高社會組織和羣衆的主觀能動性,尤被關注。

在豐文街道,“豐文人語議事會”制度創立後,通過明確自治問題、多元議事協商、感情化遊說和理性化解釋、完善和執行方案、公開過程和結果等一系列制度,一個變化顯而易見:過去,黨員志願者、樓棟長負責收集訴求,社區幹部予以回應,現在,居民更着重討論一個問題:“大家有什麼好辦法?”

在井口街道宏城名都社區,社區設置了“金點子郵筒”,居民把對社區事務的看法寫好投進郵筒,年底根據被採納數和貢獻度給予獎勵。

沙坪壩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社會高速變化和融合,管理對象越來越複雜,人們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再像過去一樣單靠政府大包大攬,既不實際也不實惠,其結果羣衆必定不會滿意。因此,沙坪壩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爲核心,在推廣中注重集聚合力搭臺譜曲,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撬動基層社會的智慧和自治活力。

在雙碑街道自由村河區,通過引導居民制定《停車自治公約》,停車難這個“釘子”被拔除。在渝碚路街道楊梨路社區,院落文化提升怎麼打造,方案全由居民討論決定。

這一有益探索,將鄰里間自發的、鬆散的互幫互助、自律互律行爲固化、長效,讓生活環境更加宜居,鄰里關係更加融洽,城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更具人文關懷。

發動羣衆動起來

放眼全區,以回龍壩“和順茶館”、磁器口“六和古鎮”、井口“四治同心”、天星橋“四心善治”、豐文“三治經”“三色歌樂山”等爲代表的特色品牌遍地開花,而其中,石井坡“特鋼能人坊”又格外引人注目。

由原重慶特鋼廠職工和家屬構成的團結壩社區,擁有“特鋼能人八大坊”。在推動社會治理中,社區除了發揮組織引領力、社區凝聚力,羣衆創造力也被激發得淋漓盡致。街道以“能人治社”爲基本理論,採取“黨羣幹部+專業社工+志願者”的運作模式,開發了“石井坡e志願”小程序,通過發佈社工項目,居民根據自己的情況認領志願服務,獲得積分,讓全體居民各盡所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有了積分,可以換取各項等值服務,街道每年拿出10萬元以上經費作爲獎勵,並聯動轄區商超、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網點,將積分轉化爲可消費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社區面貌與日俱變,‘網紅點’更多,大家就有了自豪感。”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一系列改革讓這樣一個相對落後的區域重新恢復了吸引力,“很多人主動把房子換到這裏,就是明證”。

沙坪壩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和順茶館”“特鋼能人坊”等在內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將在全區推廣,加快打造沙坪壩“楓橋經驗”升級版。在實施中,將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爲統攬,突出主題性、融合性、整體性、展示性特點,做到有陣地、有人員、有規章、有保障、有成效,結合各自實際,加強融合創新,讓社區煥發勃勃生機,成爲居民的溫馨家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