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咖

引言

十月革命發生在俄國,但是它的影響對整個人類的都是深遠的。它爲人類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讓生活在困苦與壓迫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鬥爭的可能性。十月革命在俄國無產階級的努力下獲得了勝利,也像一盞明燈,照耀了世界其他國家無產階級的道路,讓那些受到壓迫的社會底層勞動者,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在一戰之後的法國,人民一直處於一種十分困苦的境地。巨大的階級壓迫和潦倒的生活狀態讓他們積累了無數反抗力量。而俄國十月革命,也指引了法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在法國,各種工人運動不斷興起,無產階級爲了擺脫自己目前的困窘,踏上了革命之路。

一、一戰後巨大的損失,讓法國人民受到了巨大的災難,不僅社會生產力受到巨大影響,經濟結構也遭到重創。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壓迫變本加厲,人民急需解放與自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本來是戰爭的勝利者,理應得到勝利者的榮耀以及巨大的利益好處。然而法國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做法,卻讓人們覺得匪夷所思。

他們絲毫沒有戰勝國的那種榮耀感,整個國家變得十分萎靡。原因之一,就是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在這場戰鬥中,法國實際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在一戰之前,法國可以說是十分富庶,財力雄厚,在世界上都是一副大財主的模樣,甚至開始對外以借錢收利息盈利。不僅如此,當時法國的生產力也發展迅速。

可一戰後,法國的國庫十分空虛,負債累累。全國男子幾乎在戰爭中死傷大半,生產力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如此,戰爭帶來的可怕影響,讓當時已經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都毀於一旦,農業也受到巨大影響。

由於戰火頻發,數百萬公頃肥碩的土地,因爲戰爭的關係,完全被破壞,再也無法耕種。工業與農業的接連被破壞,人們的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食品與日用品無法持續產出,人民貧餓交加,收入比起1916年戰前大幅下降,而生活物資的價格卻直接翻了一到兩倍。

爲了快速獲取各種產品維持法國的正常生活,統治階級們對勞動者的剝削變本加厲。他們加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讓他們加班加點的工作,而工資卻大大縮減,比一戰之前少了40%。

不僅如此,在一戰開始以後,統治階級趁着社會的混亂,索性就廢除了之前已經建立了的資產階級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民主和自由。他們妄圖重新奴役這些勞動人民,對工人開始了軍事苦役的制度,嚴苛的管理與壓迫這些工人。

受不了這種高壓嚴酷的統治與剝削,法國的無產階級開始意識到,只有鬥爭,才能保護自己,維護權利和利益不受侵害。

於是在十月革命之前,法國已經開始不斷的爆發各種罷工和抗議鬥爭,然而這些鬥爭很快就被統治階級強硬的軍隊壓住了。整個法國更加混亂,一如黎明前的黑暗,一場革命即將爆發,底層人民渴望自由和平的生活。

這時候,偉大的十月革命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法國人民也得到了光明的指引。受到了列寧頒佈的和平法令的感召,法國的工人階級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鬥爭路線。

儘管法國的統治階級不斷污衊損害他們利益的十月革命,對列寧和蘇維埃國家積極打壓,但是並不能熄滅民衆對新生活的嚮往。法國的工人們看到了俄國無產階級的鬥爭與努力,並且看到了他們取得的偉大成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鬥爭之路。

二、十月革命,指引了法國工人階級鬥爭的方向。通過一次次的鬥爭和罷工,法國的工人運動進入高潮,無數具有先進意識的人們加入到了這場戰鬥中,成爲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在1918年,巴黎的底層人民一次次的在各種羣衆集會中,爲十月革命歡呼吶喊。當時任何對十月革命有污衊攻擊行爲的人,都是他們的敵人,會被趕下講壇。後來的法國的《人道報》對這一階段的工人運動做過詳細報道。

列寧曾經在《論共產國際的成立》一文中,對這一階段的事情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第一個在會上講話的是社會主義者勃拉克,在整個戰爭時期,他都站在我國孟什維克和右派護國分子的立場上。現在,他變得低聲下氣了。他對重要問題隻字不提!最後他說,他反對本國政府幹涉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鬥爭。他的話被掌聲淹沒了。……總之,報紙不得不承認,演講者只要以反對布爾什維克,大家就不讓他講下去了。”

隨着事態的不斷發展,保衛蘇維埃俄國的運動在法國各階層開始了。法國《人道報》的報社社長馬塞爾·加香發文,表示對保衛蘇維埃運動的支持。法國總工會也出面反對武裝干涉蘇維埃。一些法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也開始在運動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 1916年,亨利·巴比塞把在戰爭前線的見聞編纂出版,發表了《火線下》一書,該書揭露了帝國主義戰爭的罪行,受到讀者廣泛歡迎;1917年,巴比塞又與好友建立了反抗戰爭的“退伍軍人協會”。

  • 1918年,投身共產主義事業的法國駐俄軍事團員若克,把自己關於俄國十月革命的真相的日記,寄回法國,傳播十月革命的真相。

  • 1919年,79個著名的學者和評論家,在《人間道》報刊上發表了聯名抗議書,反對政府的武裝干涉蘇維埃。

不僅如此,反對武裝干涉蘇維埃的運動,不僅僅發生在工人和知識分子當中,就連軍隊中,也受到了影響。

這些軍人的前身,也是工人或者農民,他們對俄國革命的支持度也是非常高的。在1918年,法國的軍隊主動放棄前沿陣地,讓給俄國軍隊。而遠征軍也拒絕與俄國士兵作戰。

在這一系列的運動當中,湧現了很多英雄和烈士,他們爲了法國共產主義運動,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以爲長期旅居俄國的法國女教師,就是因爲傳播布爾什維克,被法國的反革命武裝殺害的。

列寧在《全俄蘇維埃第七次代表大會》中說到:

“我們熟悉,一位名叫讓娜·布拉勃的法國女同志,因在法國工人、士兵中宣傳共產主義,而在敖德薩被槍斃了。現在,法國全體無產階級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已成爲戰鬥口號,所有法國工人……都在她的英名之下團結起來反對國際帝國主義了。”

三、隨着法國的工人運動進入高潮,各種罷工和遊行示威不斷,法國無產階級也通過這些鬥爭迅速壯大,參與人數不斷增加。直到1920年,法國共產黨成立了

從1919年開始,法國的工人運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各種罷工不斷開戰,遊行示威的聲勢也越來越浩大。一百多萬工人蔘與到了這些罷工中來,他們提出要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同時也要求停止武裝干涉蘇維埃等要求。

在這些工人階級的不斷壓迫下,法國的統治階級終於確認,通過了八小時工作制。這是工人運動的初步成果,然而人們並沒有被這些小利益矇蔽。更大的罷工反抗還在繼續醞釀着。

1920年5月,一場席捲了整個法國的大規模罷工行動開始了,這次是爲了支援鐵路工人而舉行的罷工,參與人數多達一百多萬人。

隨着罷工和工人運動的不斷白熱化,工人階級也開始有了政治思想。他們不再單兵作戰,而是選擇加入組織,比如法國總工會。短時間內,法國總工會人數達到了二百五十多萬人。

而不少工人也選擇加入政黨,打過的社會黨,在1914年還只有兩萬多人,而在1918年已經激增到四萬多人,1920年更是猛增到十五萬人以上。但是社會黨實際的當權人並非真的用戶無產階級,他們反而悄悄的協助資產階級,打擊無產階級的各種活動。

這時候,一個更爲先進的政黨在不斷發展的激烈鬥爭中誕生了,那就是法國共產黨。在1920年12月,法國社會黨的一次大會上,經過激烈的討論與爭辯,終於以投票的形式,由少數服從多數,決定了法國共產黨成立。

從此,法國共產黨正式加入第三國際,成爲一個代表法國廣大無產階級切實利益,維護無產階級權利的政黨。儘管當時的法國共產黨還十分的稚嫩,裏面很多人都是社會黨人僞裝的餘孽,想真正走向政治舞臺,發揮自己的力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它的成立,宣告着法國無產階級革命開始了一個新的篇章。

法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一直爲無產階級革命發揮着自己的光和熱。1923年,法國共產黨和德國的工人一起,開展了一場反對法國侵略的鬥爭。

在以後的很多年,法國共產黨受到了當局政府的一次又一次的壓迫與殘害,但是他們始終進行着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反對殖民戰爭,維護工人階級運動和支持蘇維埃的鬥爭中,發揮了自己的實力,爲反對資本主義的殘酷剝削,反對征服的壓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的革命運動,都是人民對高壓的反抗和對未來的抗爭。在一戰之後,百廢待興,然而法國統治者們並沒有讓窮苦民衆休養生息,反而變本加厲的對他們進行剝削。

而俄國的十月革命,正是一盞指路明燈,讓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的法國底層人民看到了鬥爭的希望和勝利的火光。這時候,更能激發他們團結一致反抗資產積極壓迫的決心。以至於在很短的時間內,一次次的罷工遊行展開,法國的各種無產階級組織蓬勃發展,都是十月革命給出的指引。

法國的工人運動,逐漸保妥了帝國主義大戰初期的那種消極和沉默的狀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激情澎湃。而這種鬥爭的持續,也給統治階級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工人階級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參考歷史文獻:

《法國共產黨的誕生》

《論共產國際的成立》

《列寧全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