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契丹回师后又调集了更多的兵马,再次挥师南下,其气势之嚣张,如同一口就要吞下后晋,石重贵御驾亲征,军民同仇敌忾,一战而重挫了契丹:契丹重整兵马,第三次南下伐晋时,石重贵的姑父、晋军主帅杜重威竞率十万兵马投降了契丹,这是晋军的主力,此人莫不是也想效法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植下当皇帝。这送上门来的好生意让耶律德光乐开了花,自从契丹被后唐击败后,耶律德光一心想要复仇,却也和石敬瑭一样没有十足的把握战胜后唐,若能与石敬瑭联手灭掉后唐,还能占这么大的便宜,耶律德光又怎么能不乐呢。

大家好,我们的用心了解历史中沉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历史有时候充满了强烈的反差,一个五代十国中最强盛的王朝竟被五代史上一个最窝囊的王朝、一个最窝囊的皇帝给灭掉了。
这个最窝囊的皇帝就是石敬瑭。他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但他最想当的不是皇帝的女婿,而是皇帝!
后唐清泰三年(936)夏,时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起兵反叛,随着后唐大军围困太原,他已经冷静地意识到,若靠自己的军事实力,他可能还没有当上皇帝就被皇帝满门抄斩、夷灭九族了。
他要有一个有实力的爹也可以拼一拼了,可惜,也没有。不过,石敬瑭还真有超人的谋略,没有亲爹,可以认爹。
其实他也早有计划,那就是借助契丹的实力灭掉后唐。为此,他向契丹求援,许诺只要他能当上皇帝,即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再给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而他建国后对契丹国以儿国自称,他则自称“儿皇帝”,称比他小十岁的契丹国王耶律德光为父皇。
这送上门来的好生意让耶律德光乐开了花,自从契丹被后唐击败后,耶律德光一心想要复仇,却也和石敬瑭一样没有十足的把握战胜后唐,若能与石敬瑭联手灭掉后唐,还能占这么大的便宜,耶律德光又怎么能不乐呢?他立马御驾亲征,而此时的后唐已不是李存勖、李嗣源时代的后唐,那个昏庸无能的唐憨帝李从厚没支持多久,就被石敬瑭与契丹联手灭掉了。
石敬瑭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也以五代史上第一位被契丹扶植起来的傀儡皇帝而载入史册。他虽是个窝囊透顶的儿皇帝,但很讲诚信,一诺千金,登极之后,便将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在内的河北、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凡是他对契丹做出的承诺,无不一一兑现,甚至加倍报答。
这里且不说那些进贡之物,只说他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不仅使中原汉民族政权丧失了大片领土,也为未来的大宋帝国埋下了一个凶险的伏笔。
从此长城一带的战略要地便被契丹控制,中原与契丹之间再也没有可以阻隔的天然屏障,以骑兵为主的契丹随时都可以长驱直入,如狂风呼啸一般席卷华北大地,直逼黄河流域,让中原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这些剽悍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农耕文明的摧毁力,也将在接下来的历史中以残忍而血腥的方式被一次次验证。
石敬瑭这种割地称儿的做法,让汉民族倍感屈辱,连他的亲信将领也纷纷起兵反叛,石敬瑭在动乱中过了五六年皇帝瘾,就在众叛亲离中急火攻心地死去了,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他儿子石重贵。
石重贵是后晋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他登基后首先宣称自己对耶律德光称孙,但后晋王朝不向契丹称臣,这是以自取其辱的方式为国家争取一点尊严,倒也不失为一个忍辱负重的爱国之君。
如果上苍能恩赐给他一些机遇,他也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卧薪尝胆的勾践。
接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耶律德光对他的背叛行为震怒了,随后便三次大规模南征伐晋。
而石敬瑭拱手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第一个吃亏的就是他儿子,由于再也没有长城一线的天然屏障御敌,契丹一下就打到了潭州(今河南濮阳南),潭州也成了未来的宋朝抵御契丹的主战场。
但契丹第一次伐晋并未占到便宜,双方打了个平手;契丹回师后又调集了更多的兵马,再次挥师南下,其气势之嚣张,如同一口就要吞下后晋,石重贵御驾亲征,军民同仇敌忾,一战而重挫了契丹:契丹重整兵马,第三次南下伐晋时,石重贵的姑父、晋军主帅杜重威竞率十万兵马投降了契丹,这是晋军的主力,此人莫不是也想效法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植下当皇帝?
由于晋军主力丧失,石重贵和后晋皇族被俘虏到契丹,一个被契丹扶植起来的后晋政权,最终又为契丹灭亡。
历二帝,十一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