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在封建社会,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本来在老皇帝死了,继位是理所应当的,可有这么一个太子,要求由大臣进行选举,结果把皇位给选没了,让我们来看一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辽国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四面征讨,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也一直在考虑,他和皇后述律后有三个儿子,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本来两个人最喜欢老三耶律李胡,可偏偏这个老三性格残暴又残忍,碰上不爽的事情,对边上的人打骂都算轻的,指不定就拿着刀乱砍,很不得人心,太子就只能从老大和老二中选了。
老大耶律倍可以说是文武全才,一方面跟随辽太祖南征北战,建立战功,又深受汉文化影响,据说是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还能写诗作画,三句话不离秦律汉典,儒家学说等,这哪是游牧民族皇家太子,活脱脱的一个汉族贵公子,这也就为他的悲剧埋下伏笔。不管怎么说,作为老大,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后来辽国征讨渤海国,渤海国王投降,辽太祖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就让耶律倍当东丹国的皇帝,号“人皇帝”,当时阿保机自己的尊号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可以说当时耶律倍的地位仅仅次于他的父母,皇位本来也是板上钉钉的,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出乎他的意料。
再来看看老二耶律德光,这位可以说是就是我们认识的那种游牧民族的王子,武艺超群,战功赫赫,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且严格恪守契丹旧的制度,根本不愿汉化。从综合得分情况上来看,老二也就在武力上比老大略高,其他方面都是老大领先的,可偏偏他有个隐藏的得分项,他们的老妈述律后认为他当皇帝更适合。
这一家子都是人物,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要说这述律后能被称为地皇帝就可见一斑了,她一直像保持契丹旧制,不希望被全盘汉化,老大当然就不合他的胃口了,老三已经被排除了,那让老二继承皇位就是他的心意了。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班师返回契丹的途中突然病逝,得到消息后,耶律倍赶快跑回京城,以为能顺利继承皇位,到了京城才发现他的弟弟耶律德光已先他一步到达,而述律后带着辽太祖的遗体也已抵达,那先把老皇帝的丧事办了吧,这里就发生了一件事,显示了述律后的狠辣。这时候有大臣上奏,由太子耶律倍继位,这怎么可能呢,述律后就以这些大臣谋反为由,将他们杀死,另一方面,还对将许多支持太子的文臣武将说为了表示你们的忠心,都自尽了,给皇上殉葬吧,这样百余人被殉葬。有大臣说说到与皇帝关系,你皇后不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吗,你怎么不殉葬。正当众人等着看述律后哑口无言时,述律后拿起一把刀,手起刀落,把自己的一直手掌砍了下来,说,就用我这只手代替自己为皇上殉葬。这些大臣都无话可说,并且自此大家也都知道了她的心意了。
虽然这是的述律后大权在握,可要改让老二当皇帝也得做个表面文章,她就把耶律倍、耶律德光两个人叫来,带到大臣面前,搞了个民主投票,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也都适合做皇帝,我不能决定由谁做皇帝,今天我作为皇太后主持公道,把选皇帝的权力交给你们,你们认为谁适合做皇帝就站到谁的后边去。经过前面的事,大臣哪还不清楚,人都怕死,就全都站到耶律德光后面去了。这时述律后就宣布经过大臣的选举,由耶律德光当皇帝。形势比人强,耶律倍只好接受这个结果。第二年耶律德光正式继位,这就是辽太宗。
耶律倍皇帝没当到,本来想继续当自己的东丹王,可述律后、耶律德光可不放心他,生怕他回到东丹后继续力量反叛,一方面派人进行监视,还扣留着,迟迟不让他返回东丹,还要求将东丹的百姓迁到东平郡,准备让耶律倍在这里当东丹王,一方面堵了别人的嘴,一方面便于控制住耶律倍,一箭双雕。此时的耶律倍那心里真是一个字苦啊。这时后唐的皇帝李嗣源派人送来书信,请耶律倍前去避难,说到底李嗣源也没安什么好心,想着怎么利用这两兄弟的嫌隙来谋求些政治目的。耶律倍收到信后,一寻思,留在国内,在母后和弟弟的打击下,估计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不如跑的国外去呢。于是他避开监视,远走他乡。后来死在后唐。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