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李亨經歷過大唐開元盛世的繁華,見識過玄宗晚年的奢靡生活,順着這個思路推測下去,大概都會認爲唐肅宗李亨會是一個驕奢淫逸之人,但偏偏李亨的品行反其道而行。
李亨其實一點都不懂享受,安史之亂前大唐還處在盛世華章中,某天身爲太子的李亨陪玄宗用膳,玄宗想喫桌上的烤羊腿,讓李亨割一小塊下來。李亨用手從羊腿上撕下一小塊羊排呈給玄宗,由於手上沾滿了油,他命人取來一塊麪餅,用麪餅將油擦了乾淨。玄宗見狀心裏就開始犯嘀咕,認爲李亨太浪費了,用水洗即可何必浪費一塊餅。然而令玄宗詫異的是,李亨竟然把擦完油的麪餅全喫下去了。玄宗見狀,一下子就釋懷了,並誇李亨富貴當思儉、貧苦需求富。
肅宗登基以後,仍然不改勤儉節約的品性。當然有人說這也跟時局有關,畢竟肅宗接手的並不是一個盛世大唐,而是被安史之亂屠戮過的大唐,艱苦奮鬥的日子當然不能像玄宗晚年那樣。但畢竟肅宗仍然是一國之君,大唐的財稅重鎮江淮地區還沒丟,李亨要效仿玄宗還是有資本的。也正是在李亨的勵精圖治之下,安史之亂的局面才得以穩定,自此大唐又延續了一百來年。不過,平定安史之亂的首要功臣並不是肅宗李亨,而是比李亨還要勤儉的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的節儉之風已經快到摳門的地步了,家中藏書多,書要經常包皮,包皮剩下的紙不能扔,攢着以後用;看完的公文也不能丟,裝訂好收起來,每年歲末的時候,讓家中管事的拿出來當來年的記賬簿,因爲沒字的那一面可以繼續用。家中的裁紙的小刀折了,但是刀刃沒斷,讓人用兩塊小木板夾着刀片捆起來繼續用。大唐股肱之臣,省到這麼令人髮指的地步,難道你認爲郭帥是爲了環保公益事業敬獻綿薄之力。
郭子儀對於大唐王朝的功勞那是沒的說的,肅宗李亨曾感嘆稱郭子儀就大唐帝國有再造之恩,你說郭子儀功高蓋主是沒有任何人能質疑的,一般這樣的人物稍有不慎就會引來殺機。民間家喻戶曉的《醉打金枝》不正是暗喻郭子儀與肅宗的君臣關係,肅宗爲了犒勞郭子儀,把昇平公主許配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雖然二人也算恩愛,但小兩口之間難免發生口角,某日郭曖醉歸發生口角,郭曖醉酒之際抬手給了公主一耳光子,還發泄說:“你以爲自己是公主,我就怕你三分。要不是我爹,你哪有這個公主可做!”公主一委屈就跑到孃家訴苦,事情鬧到肅宗那,肅宗顯得很淡定,他當然不是無動於衷,只是他在等郭子儀表態,事後郭子儀的處理還算令肅宗滿意,君臣之間也沒生芥蒂。
郭子儀作爲三朝元老,平定安史之亂的首功之臣,絲毫沒有引起任何一位皇帝的猜忌,其勤儉節約的品性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人都喜歡跟自己一樣的人,一向節儉的肅宗自然也欣賞同樣節儉的郭子儀。而且郭子儀從不貪功,每次凱旋必交出兵權讓皇帝放心,對李唐皇室也是絕對服從,此等忠心,自然放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