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跟我一直很有緣分,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大學都是同個學校,我跟她關係挺好,但我跟她不同的是,我經常能有零食喫,而萱萱父母都是醫生,他們並不允許萱萱喫,但孩子哪有不喜歡喫零食的呢?直到有一次萱萱忍不住去超市偷偷拿了一包薯片,後來自然是被父母好好教育了一頓,在那之後她就更不敢跟父母說要喫零食了,但她跟我說,她心裏總是會惦記着。後來等我們都上了大學,終於逃離父母搬到學校住後,萱萱每個月都要拿出二分之一的生活費來買零食,她說自己可以不喫飯,但不可以不喫零食,最後這個身材羨煞旁人的小姑娘也因爲大量喫零食而變了樣貌,不如以前那麼秀氣、可愛了。

零食,即使是大人都欲罷不能,孩子就更不用說了,但很多家長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喫零食,覺得沒什麼好處,還影響喫飯。

那完全禁止孩子喫零食就會是一件好事嗎?

當然不!我們都會有一種心理,特別是小孩子,越不讓他們做的事,他們就越想要做,不讓他們喫零食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家長對不給孩子喫零食這件事的態度很堅決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更加渴望能喫零食,雖然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但這樣的做法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從來不喫零食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呢?2種結局在大多數孩子身上都應驗了

1、越禁忌越着迷

之前在微博上有一個小視頻讓人覺得很是心酸,一個男生拿着幹喫方便麪喫得津津有味,這時旁邊一個小男孩雙手托起,彎腰哈腦地想“討”一點來喫,喫到一點零食後的表情還有些得意,雖然這可能是小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但假想我們是那個“討零食”小男孩的父母,看到這一幕得有多心痛。如果家長們不給孩子零花錢,或在家也不允許孩子喫零食,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因爲自己內心對零食的渴望而做出一些讓人心酸、心痛的行爲,就像那個小男孩和萱萱一樣,因爲內心對零食的慾望一直被壓抑着,心裏的那種執念很難消除,那種內心的匱乏感也會使得他們對零食很着迷。

2、叛逆心理愈加強烈

當孩子長大到一定年齡時,他們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當“孩子”看,覺得他們年紀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想着給孩子做主,但其實當孩子到三歲時就有了很強烈的自主意識,隨着年紀的增長,這種想法也會越加強烈,同時他們在對喫零食這一件事上自己能作主,但如果家長們總是在壓迫、拒絕孩子的話,自然而然地就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就算孩子表現出來是順從的,但心裏總歸是叛逆的,慢慢的會變成一個喜歡跟家長對着幹的孩子。

其實,零食也並不如家長們所想的那麼不堪,適當的喫點零食也是有助於調節孩子心理,但也不要過多的喫。

那如果孩子很喜歡喫零食,家長們又該怎麼辦呢?

家長們不能強制的拒絕孩子喫零食,那樣會產生上面說到的負面影響,但這並不代表不能控制孩子,要跟孩子制定一個規矩,什麼時候不能喫,一次只能喫多少,每週喫多少次,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控制喫零食的量並不是因爲父母不愛他們,正是因爲太關心他們了,所以纔要控制,而且喫太多對身體也不好,這些都要跟孩子提前說清楚,孩子懂了之後自然也就不會跟父母對着幹了。

零食是孩子童年的一大樂趣,如果沒有零食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遺憾,所以家長們不要過度的排斥孩子喫零食,平時喫一些還是可以的,當然也要控制零食的量,跟孩子說清楚道理,讓他們明白、理解我們的苦心,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