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醫療是醫院、藥品、患者 3 個利益攸關方重新構建的一個醫療全要素、全覆蓋、全產業鏈的平臺支撐體系,依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新型的服務功能,高效連接醫療機構、藥品、社區和患者,是醫療健康要素市場的重新配置。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三大文件,明確要求各省建立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並實現對互聯網醫院的准入審批及監管職能。

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我們描繪的所有智慧產業項目、智慧生活項目,都離不開互聯網的參與和支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有了互聯網,我們可以拉近全世界的距離。我們姑且將傳統的醫療健康時代定義爲健康產業1.0時代。在健康產業1.0時代,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感冒、肚子疼、頭痛,都需要親自去醫院排隊,掛號,看醫生,買藥。一個小毛病可能會因爲沒有及時看醫生耽誤了治療。

健康產業 2.0 時代爲每個人的健康提供了貼身保障。我們可以在手、耳朵、腳或身體其他部位上,戴一個小小的手環、耳環,或者是穿一個背心、一雙襪子,戴一副眼鏡,就可以收集並監測體重、血壓、血糖、心律、睡眠、步態和皮電反應等指標,這些數據自動上傳給社區醫生。醫生可以根據這些指標來及時監測身體狀況。現在我們的很多智能手機、智能手錶都能夠自動計算每天的運動量,記錄我們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我們的身體有什麼變化,應該注意什麼,應該喫什麼藥,應該如何調節這些問題,以後基本不用去醫院,不用見醫生。

通過健康大數據平臺和可穿戴設備,我們會及時得到有關信息。需要什麼藥和保健品,自動就會送上門來,也許現在是護理人員送過來,也許以後就是機器人送過來。也許不久後,我們的社區醫生可能也不是人在值守,而是機器人在守護大家的健康。也許是人形機器人,也許只是一臺臺計算機。

如果做手術或看疑難雜病,則需要去醫院。做手術的是手術醫療機器人,病房裏陪護的是陪護機器人,康復病房的是康復機器人。也許未來某一天,在手術室裏也看不到醫生,看到的都是編程好的機器。支撐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是兩個核心要素:硬件和軟件。硬件主要是由機器人、高精密傳感器構成。軟件則是健康大數據和數字化醫療系統。

智慧醫療包括了互聯網醫療的所有內容,在互聯網醫療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工智能、雲計算的功能。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涵蓋了以互聯網爲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遠程治療、醫療大數據等內容。

在 2015 年 7 月與 9 月,國務院接連發布兩項與醫療改革密切相關的文件,即《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醫療機構積極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初衷是解決分級診療和貧困地方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

2018年,以在線問診、智能問藥、藥品、保健品快遞到家爲核心的互聯網醫院悄然興起。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三大文件,明確要求各省建立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並實現對互聯網醫院的准入審批及監管職能。山東省作爲國內最早成立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的省份之一,爲全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安全性、規範性及服務全程監管打下了基礎。

2019年7月24日,衆安保險對外宣佈,已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並積極推進互聯網醫院佈局。通過連接互聯網保險與互聯網醫院的相關業務,衆安保險將打造“互聯網保險+醫療”的醫療服務閉環,爲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與健康保障。自互聯網醫院牌照誕生以來,線下醫院積極“觸網”,打造線上掛號、線下問診的醫療模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加入互聯網醫院大軍,利用自身線上優勢,聯合線下醫療體系,打造便民惠民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專家指出,現階段的互聯網醫院仍處於“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初級階段,作爲連接醫、患、藥、保的重要樞紐,互聯網醫院在未來的發展中仍需着力解決四方痛點。傳統模式下,患者需要分別與醫療機構、合作藥店、保險公司三方進行單點對接,費時費力且操作不便。入局互聯網醫院後,衆安將打造 2.0 模式服務閉環的升級,帶來連接醫院、藥店、保險公司的一站式服務。

2019年7月27日,北京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由此成爲北京地區首個三甲醫院互聯網醫院。患者通過訪問“北京醫院互聯網醫院”平臺,即可與專家“面對面”諮詢和複診,大大節省了就醫時間和經濟成本。互聯網+醫療的核心內容是大數據。在這一場景中,企業比較多的做法是將大數據和互聯網醫院、養老、健康管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相結合,並輔助政府進行區域性健康信息管理。

早在2014年,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發起的“廣東省網絡醫院”爲互聯網醫院行業探路。2016年和2018年是醫院爲主導的互聯網醫院的兩個爆發點。2015年12月7日,桐鄉市政府、微醫、桐鄉第四人民醫院參與啓動全國首個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烏鎮互聯網醫院(桐鄉)有限公司。2018年的4月和9月,國家層面對於互聯網醫院的相關規定和監管,規定了互聯網醫院“必須依託實體醫療機構”建立。

互聯網醫院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以醫療機構爲主體,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把互聯網醫院作爲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第二種是一些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已經申辦了互聯網醫院,利用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平臺,爲患者提供服務。

互聯網醫院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醫院信息化、數字化的新模態,還談不上創新,只是互聯網平臺的一個應用方向,不能完全代表智慧醫院,也不能代表智慧醫療,未來只是智慧醫療的一個重要部分。

智慧醫療是醫院、藥品、患者 3 個利益攸關方重新構建的一個醫療全要素、全覆蓋、全產業鏈的平臺支撐體系,依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新型的服務功能,高效連接醫療機構、藥品、社區和患者,是醫療健康要素市場的重新配置。智慧醫療是醫療行業改革的必然方向。

如何佈局健康產業?我們前面幾篇文章分析了醫療3D打印、醫療機器人(含康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慧醫療等新技術、新業態,下面我們再來分析健康產業小鎮。我把這樣的健康產業項目稱爲“健康產業綜合體”。

既然是健康產業,肯定是圍繞與健康有關聯的上下游產業集聚,包括預防健康、運動健康、休閒體育、疾病治療、疾病監測、康復訓練等醫養、康養項目、旅遊度假項目、文娛項目。這樣的大項目必須有特色,有充分的科技含量,纔有吸引力。

如何才能做到有特色,有競爭力呢?我想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項目選址很重要,注重自然生態,而不是人爲打造景觀。選址可能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但不是絕對因素。自然環境優美,交通方便的旅遊度假區、溫泉療養度假區、養生度假區、海濱度假區、秀美鄉村,都是首選,這些地方負氧離子高,森林植被好,既可以爬山、跑步鍛鍊,又可以打球、游泳、泡溫泉。二是打造特色醫院,既可以是特色專科醫院,又可以是全科醫院的分院。沒有醫院,就只能是一個度假區,屬於主動健康項目,不是醫養項目。醫院的特色來自某個領域,一定要背靠某個著名的大醫院,或某個領域的專科醫院、科研機構。醫院的特色決定了吸引受衆的能力。醫院的特色是健康產業小鎮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講,這樣的醫院以專科醫院或康復療養醫院爲主,治療只是輔助,度假療養纔是主要目的。三是要佈局合理,功能齊全。以國際化視野,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高標準規劃和佈局,確保客人願意來,留得住。四是充分體現服務功能。所有醫養項目,最核心的是服務,貼心的服務是軟實力,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和服務體系,以及經過系統培訓過的醫療護理專業人才,確保每一位客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總之,這還是傳統的醫養產業項目。我若要做健康產業小鎮,則會選擇另外一個思路,或許與我從事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的研究有關係。首先我會聯絡一批在全球醫療健康、醫療機器人、人工智能、可穿戴、3D打印等領域的院士專家團隊,發起成立一個聯盟或鬆散型組織,然後創辦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平臺。接着,我會選擇一家在醫療健康領域非常有名的大學或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一所高等健康產業研究院。以這個研究院爲牽引,以國際健康產業大會爲平臺,不斷吸引全球頂尖的科研機構、專家、企業參與健康產業小鎮項目中。

高等健康產業研究院的主要角色是技術研發與創新。引進一批在醫療和康復機器人、3D打印、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等領域具有較強研發實力的院士團隊和青年科學家團隊入駐,一是將他們現有技術進行孵化和產業化,二是不斷促進技術迭代,推陳出新。研究院的主要目標是促進一批醫療機器人和醫療器械、康復器具產業化。

有了技術支撐,我們再考慮醫養項目。與頂尖醫療機構合作是重要選項,可考慮共建一所特色專科休閒度假醫院,以及一批度假休閒項目。這個佈局基本構成了兩個平臺+兩個載體+兩個基地。兩個平臺包括一個國際性對話平臺(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年會)、一個醫療3D打印公共服務平臺。兩個載體包括一個高等健康產業研究院、一個特色專科休閒度假醫院。兩個基地,一個是科技產業化基地,另一個是專業人才培養基地。這樣的健康產業小鎮,一定非常受地方歡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睿宸智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