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中國畫壇上,有一位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家,他的畫承前啓後,獨具特色。

他曾受張大千、黃賓虹等人親傳,與田世光、俞致貞、晏少翔、鍾質夫等人是同班同學。他擅長畫各種禽鳥、猿猴等別出心裁的作品。他的《九壽朝陽圖》、《玉蘭綬帶》、《池塘雨露》《雪鶴芭蕉》名動當時,他與齊白石、陳半丁等十多位畫家合作創作了巨幅花鳥畫《和平頌》,獻給赫爾辛基世界和平保衛大會。

白描張其翼先生像

然而正在他創作正豐,功力近於巔峯之際,卻不幸於文革期間遭遇運動被迫害,一代英傑含恨離世,年僅53歲,這個人就是中國近代花鳥畫巨匠張其翼。

張其翼(1915—1968)字振,號鴻飛樓主,福建漢軍旗人,生於北京。

張其翼從小就酷愛畫畫,父母親爲了培養他,把當時有名的畫家金城請到家中給他指導,張其翼得到名師指點,16歲時就成了湖廣畫會的風雲人物,他20歲考入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師從汪慎生學習山水花鳥,同時與西方畫家學習水彩。22歲起,任北京古玩展覽館武英殿國畫館館長,對故宮歷代藏畫進行系統的觀賞、研究和臨摹。曾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兩所高校任教花鳥課。出版有《我怎樣畫翎毛》、《張其翼畫集》、《張其翼白描畫集》等。

張其翼先生精於畫鳥,有一個評論家這樣寫道“在二十世紀的畫家中,論畫禽鳥動物之多、精、活,傳神之快,恐怕很少有人能與張先生相比”。

他爲了把鳥畫好畫活,自己在家裏專門養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這種切實的寫生素材是他創作出優秀作品的主要來源,張其翼總結說,“觀察一隻鳥的生活習慣,應該是在它羣鳥鳴叫的時候,或者是在它棲息喝啄的地方,或者是它正在餵養一隻雛鳥,等等。爲了觀察鳥兒的生活,必須儘可能地遮蓋住自己的身體,動作要輕柔,穩定,以免驚動它們。”

爲了更好的觀察和蒐集素材,他常常在晨曉時,到野外觀察鳥兒的生活,有時候甚至在野外短期居住。即使在旅行的時候,他也是一應工具帶全:筆記本、望遠鏡,相機等,隨見隨畫,正是這種認真鑽研的態度,他筆下的鳥兒活靈活現,生動有趣。

張其翼常年的觀察,目識心記,鍛煉出了超常的藝術技能,他的工筆花鳥畫,題材非常廣泛,凡是見過的各種鳥類幾乎什麼都能畫,什麼都精;畫動物也是如此,猿、猴、馬、免、虎、獅、羊、鼠、狐、狗、貓、熊、熊貓,與天津走獸繪畫大師劉奎齡不分伯仲。

一九六一年,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應邀訪問中國,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見張其翼先生畫的猴像,二白一黑的三隻猴子,其頑皮可愛,勝過真猴,便專程到天津去看張先生。在總統面前,張先生展紙揮毫,不一會兒便畫出一幅猴圖,令總統先生激動不已,爲之傾倒。

張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他和學生常常在一起歡鬧,對於學生的作品,不吝點評,總能給學生以切實的指導。對於學生們學習工筆畫沒有耐心,沒有毅力的情況,他語重心長的說:“學畫畫沒有捷徑可走,在咀嚼過經典作品後,就是“練”字。畫畫要中鋒懸腕,掌能藏卵,神清氣爽,全身神氣十足。”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我們觀察他的畫面,乾淨利索,絕無拖泥帶水,敷衍了事之筆,他畫的每一筆都是精心安排。高超的繪畫作品,體現畫家的不僅是一種作畫態度,也是一種人格、學識、修養的綜合體現,只有在技法上達到爐火純青,精神層次達到一定水平,才能畫出精品,畫出傳世之作。

張其翼先生不是單純的畫工筆畫,他能工能寫,最顯著的特點是寓寫於工,寫中有工。以工筆爲主,兼具寫意性和活躍性,所以,我們觀察他的作品,不是像常見的那種工筆呆板,僵硬,機械,而是充滿了意趣和感情。尤其是他的花鳥畫構圖,更是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一代巨匠張其翼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五十多年了,他的作品收藏價值也與日遞增,也許,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張其翼先生的作品,這也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文字由素心明月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